我九岁那年,父亲离开了人世,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人坚难地生活。风里来,雨里去,母亲没说过一句苦和累,却用一双小脚撑起了家。
母亲不识字,却常常用最朴素的话教育我们姐弟。人穷不能志穷,别人家的东西不能拿。为人处事要忍让为先,以和为贵。
有一次,邻居家的10岁儿子和我家8岁儿子打架。我和母亲知道后,赶紧走出家门。这时邻居也从家中走出,本以为他会和我们一样拉开孩子,谁想他走上前打了我儿子一巴掌。我十分生气,要上前和他理论。母亲却拦住我,笑着对邻居说:“小孩子闹气,大人又何必当真?都是邻居没必要伤了和气,远亲不如咱这近邻呢!”母亲的话说得邻居有些不好意思,拉着儿子回家了。
还有一次,我和邻居家的墙被大雨淋塌了。邻居重新砌墙时,却多占了我家20厘米。妻子见了很生气,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要和邻居闹一场。母亲把她叫到屋里,说:“都是邻居,为这么点地方伤和气不值得,墙倒了对咱两家都不方便,一会儿咱得帮着砌墙。”不料,母亲的话被邻居听到了,不仅主动让出了多占的20厘米,还不好意思的对母亲说,婶,您说的对,做人处事得以和为贵才行。”
母亲89岁时离开了我们,但母亲生前常说的“忍为先,和为贵”六个字,却成了我家的一条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