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2018年8月10日《文化周末》所载《1957年的特大水灾》一文,也勾起了我对那场水灾的记忆。
那年我刚刚记事,大雨记不清了,而对灾情和躲灾的情景还记得比较清晰。
我的家乡地处嘉祥最南端,属于丘陵地带,人们惯称为“半山区”。家乡往南一公里便是金乡地界,其地势比我们这里低洼。那年初秋的连日暴雨过后,我跟着大人爬上村后的山坡,往正南和东南观看,嘉祥的赵坊、公庄,金乡的仝庙、郑楼、大义等村,周围都积满了水,一片汪洋望不到头。许多人不住地叹气,而我们小孩只觉得新鲜。
当天下午,我发现山坡上的人越来越多,大部分人不是本村的。有的背着席片,提着饭罐;有的抱着孩子,扶着老人,还有的扛着铺盖卷儿。他们来到山坡后,找一个地方坐下休息,满脸沮丧,疲惫不堪的样子。还有的选一小块比较平的地方,搭起小窝棚,准备住上一段时间。不止我们村的山坡上有来逃灾的外村人,和我们村山坡相连的满硐的关山,也有不少人前来。
两天过后,村里人相互转告着,上级要派飞机救济人们,从天上撒饼干。于是,村民们一大早就爬到山坡上,等飞机前来。我加到人们中间,不住地遥望四方,看看飞机从哪里来。等了一个早上,没见飞机的影儿。虽然有些灰心,但仍抱有希望,匆匆回家吃了早饭,又去山坡上等。到了半上午,忽然有人喊道:“飞机来了,飞机来了!”我随着人们的目光,往东北方向看,果然一架飞机向这边飞来。
飞机由小渐大,声音由弱到强,把人们的心都震动了。只见那架灰色的但不知道叫啥名的飞机,飞到关山上空后,飞速越来越慢,对着山坡上的人群,抛下包装着的食品。
站在山坡上的人们,纷纷向着“飞行线”奔跑。我们这个山坡上的,盼得心情更急,但飞机从我们前边不远处往南拐弯了。过后听人说,飞机撒的食品主要是饼干,还有罐头,数量本来就不多。后来我才渐渐明白,那时候国家穷,救灾能力有限。加之水灾面积大,照顾不了那么全面。幸好,我们这里的河道直通南四湖,雨后仅有十来天的样子,洼里的积水就泄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