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5日
第03版:

美丽庭院成就美好生活

■本报通讯员 唐聪

近年来,邹城市峄山镇以“打造美丽庭院,扮靓农村生活”为主题,以提升庭院环境为根本,按照“居室美、庭院美、厨厕美、绿化美、家风美”的“五美”要求,精心组织、迅速行动,各项工作依次铺开,先后开展了“美在我家”、庭院风采秀、“美邹美家——庭院+”等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村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创新宣传掀起创建热潮

创新性的采取以“普宣+户宣+网宣”三位一体的宣传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宣传造势,迅速掀起美丽庭院创建热潮。认真分析群众年龄、性别、职业特点,借助集市、学校、企业、广场等平台,通过展示宣传栏、发放宣传页、大喇叭播放、微信推送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发动群众主动积极参与到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由各村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走村入户、走街串巷,宣传创建活动内容、分享日常生活窍门、介绍垃圾分类知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广大妇女的参与热情,让每位妇女都成为创建工作的参与者、宣传者、推动者。积极开展“美邹美家——庭院+,快来晒晒我的家”网上征集活动,组织各村妇联及示范户踊跃参加,由镇妇联将创建成果照片一一在微信群、网络群中进行集中发布,并从中选取20户作为样板宣传推广,使创建成果人人“看得见”,创建经验人人“学得到”。

群众得实惠创建更持久

把美丽庭院创建融入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融入群众现实生活,让美丽庭院创建产生经济效益,实现美丽庭院到“美丽经济”的转变。庭院的美,美在浓浓的生活气息。在保持庭院清洁的基础上,视情引导村民开辟小田地,有选择性地种植黄瓜、豆角、辣椒、茄子、葱等蔬菜。见缝插绿栽植石榴、葡萄、柿子、核桃等林果,在美化庭院环境的同时,亦可方便日常食用。将美丽庭院创建与精准扶贫清洁庭院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充分考虑贫困户生活实际,合理设置21个公益岗位,为全镇38户一户多残、重残及鳏寡孤独老年人家庭提供生活照料、卫生清洁服务,做到“五净两整齐”,打造朴素美丽庭院。投入11万余元为全镇424户贫困家庭配备爱心衣橱等家居用品,方便群众收纳衣物,为保持“居室美”提供便利条件。积极探索美丽庭院增收新路径,通过组织外出学习,开展“峄之声”技术培训讲座,鼓励群众在房前屋后、庭院内外空闲地,广泛栽植金银花、皂角树等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并帮助签约专业合作社提供后期管护、销售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增加经济收入,让庭院经济带动庭院持久美丽。

挂牌表彰家家不甘落后

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评比活动,通过集中观摩、挂牌表彰、评分奖励等方式,充分激发群众主动创建热情,形成你争我创、家家不甘落后的生动局面。组织集中观摩学习。由各村支部书记、村妇联组织在家妇女到本村美丽庭院示范户家中进行观摩学习,感受美丽庭院魅力,了解“五美”创建标准,学习先进创建经验,让每位“女主人”都成为争创工作的“第一主角”,都成为争创工作的“行家里手”。开展评选表彰活动。首先由各村巾帼志愿服务队,采取户户到的方式进行检查评比,把评出的先进推送至镇妇联。再由镇妇联联合相关部门、管区组成专班,采取入户抽查方式,进行综合评比打分,根据得分情况,由各村对排名在前的示范户进行挂牌表彰奖励,镇财政根据村庄大小进行适当补助。通过打造样板、评先表彰、以点带面,推动美丽庭院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把美丽庭院示范户创建与“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等示范户评选一同作为村级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采取“能上能下、动态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入户指导、常态检查等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日常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推,让“美丽庭院”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2020-12-15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57782.html 1 美丽庭院成就美好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