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2日
第03版:

让农民工不再为租房而忧伤

8月20日 《光明日报》 王石川

背景:“一个月才能挣2000多元,哪里有钱租带空调的房子。”在海南省海口市打工的张彩凤如是说。据媒体近期报道,随着不少城市城中村的改造,原本租住在城中村里廉价房屋的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承受不起日渐上涨的租金,面临被挤出城市的风险。

观点摘要:众所周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目标是,“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我们不能只关心数字上的变化,更要看到能不能实现可量化的具体指标,比如农民工在子女教育、就业扶持、医疗卫生、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方面能否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无论是进城务工人员,还是农业转移人口,他们都渴望有房子住,渴望孩子能在城里上学,也渴望在城市中活得更有尊严。

解决农民工的租房难题没有捷径。目前,一些地方纷纷集思广益,为农民工住得上房、租得起房想尽办法,也受到好评。但基于现实,还应避免两种状况:其一,避免口惠而实不至。兴建公租房或廉租房,势必需要大量资金,钱能否花在刀刃上,真正让农民工受益?其二,农民工能否如愿申请到公租房或廉租房?比如媒体报道的一个案例是,在广东佛山打工的王先生申请公租房时,遭遇烦琐耗时的行政审批流程——至少需办7个证等待90天。相关程序能否压缩一些?

善待农民工,检验着城市的良知。善待农民工,改善农民工的生存处境,他们将回馈给城市更多。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一定能让农民工感受到归属感;一座善待农民工的城市,也一定更具潜力和魅力。

坚决维护最广大人民身体健康

8月17日 《人民日报》 李斌

背景:“坚决守住公共安全底线,坚决维护最广大人民身体健康”。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关于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调查及有关问责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严肃问责。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负责,对药品安全质量监督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去疴除弊的有力担当。

观点摘要:疫苗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关系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维护疫苗等药品安全,就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则,明晰和落实监管责任,尤其要严厉打击那些利欲熏心、无视规则的不法企业,打击那些敢于挑战道德和良知底线的人。举一反三,重典治乱。药品安全是最基本的公共安全,既是民生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药品安全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切实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为维护最广大人民身体健康构筑牢不可破的堤坝。

披着网红马甲还是黑旅舍

8月19日 《法制日报》 甘琼芳

背景:在年轻人崇尚“穷游”的年代,一个新事物出现了。据荔枝网报道,在南京夫子庙景区附近的京隆名府小区,冒出来多家网红青旅。记者走访发现,一家叫“浪漫秦淮国际旅社”的网红青旅,不仅有女生8人间和男生8人间,还有夜景“飘窗床”,甚至地板都支起了帐篷供人住宿。所有床位都住满的话,170平方米的公寓内要塞进去近40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哪是什么“网红青旅”,分明就是黑旅舍、群租房!

观点摘要:为什么旅客会选择这些在常人看来居住条件极差、还不安全的地方?原因很简单:便宜,一晚几十元足够。选择住这些青旅的,基本都是年轻人,为了旅游、找工作或追明星演唱会,以短期居住为主。经济上的不宽裕,与所追求之事在他们眼里的重要性,两者的冲突,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更安全舒适的住宿条件。在网上,不少网友都表示自己有过住这种青旅的经历,其实并非不知道其安全隐患与条件差,而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依法查处“网红青旅”只是治理问题的一环,更本质的,还要从源头和日常监管入手。

对于旅游和追星族等群体,固然要从宣传“网红青旅”的安全隐患入手,帮助他们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避入住。对于一些找工作的年轻人,则不妨在公共服务上发力。在监管上,网络预定平台也要负起责任来。消费者之所以知道这些“网红青旅”,多数是从网络平台上知晓的。这些无资质、不合规的“网红青旅”,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网络预订平台上,平台真的能完全推卸责任吗?只有加强监管,发现平台违规操作后依法惩处,才能提高“网红青旅”及其利益链条上各相关利益方的违法成本,起到警戒和震慑作用。

乡村旅游谨防过度开发

8月19日 《北京青年报》 王晓毅

背景:十年后重新走访了一个草原景区,发现一切都变了,景观变了,人变了,更重要的是社区生活完全变了。人们到这里能看到草原,但是看不到牧民生活;能看到灯红酒绿,却看不完任何乡村文化。从创收能力来看,这个景区无疑是成功的,但是过度依赖旅游经济,也潜藏着不小的风险。

观点摘要:首先,这个景区与国内许多知名景区一样,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而这是不可复制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加上适当的宣传,造就了景区的知名度,从而吸引了大量游客,但是对中国许多地方来说,如果发展乡村旅游,并没有十分独特的景观,也就无法依靠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其次,当地的文化完全被旅游文化所替代。草原与畜牧业有着内在联系,当旅游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以后,牧民大部分转而从事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畜牧业基本上看不到了,所以在这里所能看到的是旅游景点,而不是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方式。对于那些想在旅游中体验文化的游客,在这个旅游景点的收获就会有限了。再次,单一的旅游产业既可以带来收获,也蕴含着风险。因为旅游业受到外部影响很大,自然灾害、经济和人们消费取向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旅游市场。事实上,单一化的产业经常更符合资本的需求,而不是当地牧民的需求。短期内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使农民迅速从旅游中增加收入,这是许多决策者所希望的。但是对于许多农村地区,过度开发旅游,旅游彻底替代本地农民的生计方式,并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如果乡村旅游都用旅游文化替代了本土文化,乡村旅游也就失去了其核心意义。(华峰 辑录)

2018-08-22 8月20日 《光明日报》 王石川 1 1 日报 content_577394.html 1 让农民工不再为租房而忧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