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3日
第04版:

邹城二中党总支书记、校长 仲崇波

弘扬孟子教育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孟子教育思想在邹城二中大放异彩

邹城二中作为孟子故里的一所公办普通高中,一直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对孟子的教育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服务于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孟子的教育思想已经在邹城二中这片教育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邹城二中成为孔孟之乡的一所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彰显时代精神的文化高地和优质特色高中。

学生是种子,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他的这一哲学思想提醒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向善向上的愿望,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只要教育得法,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不平凡的人,都能创造人生的辉煌。

据此,我们确立了邹城二中的教育理想、成才观和教学总策略。我们的教育理想是:世界上最大的开发区在学生的帽子下面;学生是种子,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只要你相信,它就会发生。我们的成才观是:能让卫星上天的是有用之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有用之才;品学兼优的文化课学生是有用之才,各类艺体特长生也是有用之才,一些偏才怪才和高级蓝领同样是有用之才;即使现在不是有用之才,将来也会成为有用之才;学生中不缺少有用之才,是学校缺少发现有用之才的眼光,缺少让各类人才茁壮成长的环境和氛围,缺少培养各类人才的方法和措施;学校和教师眼中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我们的教学总策略是: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滴灌栽培、课余辅导,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在上述教育理想、成才观和教学总策略指引下,我校三个年级全部取消重点班和实验班,一律实行平行分班,并且把成绩优秀的学生两两组合后均匀地分布在班内的各个位置,以他们为中心,各班组建10个左右的合作学习共同体,这样就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对学困生的传帮带作用和小先生作用,实现兵教兵、兵正兵、兵强兵,真正把合作共赢落到实处。

我校实行全员导师制,老师们对学生进行到位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督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精心呵护,热心帮扶,倾情付出,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我们摒弃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建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思维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让效果好起来。在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班内的合作学习共同体成为高效课堂的动车组。

我们构建起文化课、音体美、亚艺术、各类竞赛、小语种等多元成才路径,为学生架设起高考和成才的立交桥。

这些举措,确保了学校教育的公平和高质量,实现了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有用之才的育人目标,使邹城二中成为全市初中毕业生向往的优质高中。

立德树人的当务之急

培育学生的“四心”“四德”

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也根本不可能具备仁义礼智这四种美德。一个人如果没有这“四心”和“四德”,在孟子看来,那就与禽兽无异。

毋庸讳言,现在有些青少年学生连起码的恻隐之心即同情心都没有,他们对鳏寡孤独残疾者等弱势群体冷若冰霜,漠不关心,甚至对自己吃苦受累的父母也没有同情心,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知心疼和感恩父母,长大了自然也不会心疼和感恩老百姓,更不会心疼和感恩集体与国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一规定极具针对性、紧迫性和根本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教学体系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为贯彻这一规定和要求,我校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感恩教育报告会、法制教育报告会、主题班会、家长会、国旗下讲话、“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会、青年志愿者活动、“两孟”研学游等多种途径和举措,培育学生的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和明辨是非之心。因为只有有了这“四心”,仁义礼智这四种美德才有了发端,才有了根和魂。所以,培养学生的“四心”进而让学生拥有“四德”,坚决消除学生违背“四心”“四德”的不良行为,应是立德树人的基础工程,也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塑造大写的中国人

现在不少青少年学生从小就长在甜水里,他们有的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不做家务,从来没有想到要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上了大学连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有的养尊处优,吃不得苦,受不了累,有的没有经历过磨难和挫折考验,受不了一点打击和委屈,动不动就寻死觅活。学校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改正他们的缺点,就不可能指望他们将来能遵纪守法,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建功立业,报效家国。

为解决学生存在的这类问题,我们十分注重从孟子思想中寻找教育智慧。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和主题班会学习孟子的有关教育思想,同时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培养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我们把“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这句励志名言张贴在教学楼墙壁上,提醒学生吃苦耐劳,拼搏进取,莫负韶华;学校创造条件让学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涵养孟子所说的那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高中三年的教育,让邹城二中每一名学子身上都充溢着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铮铮的骨气、凛然的正气、高远的志气、深厚的底气、创新的灵气、非凡的才气和旺盛的人气,成为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顶天立地,堂堂正正,智仁勇兼备,同时具有爱国情怀、奋斗精神和顽强意志的大写的中国人。

敢当大木柱长天

在孟子的德育思想里,有一种强烈的担当精神,如“当仁不让”“舍生取义”“天降大任”“舍我其谁”。

受这一思想的启发,我们确定了邹城二中的校训,这就是“敢当大木柱长天”。我对校训的解读是:二中学子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立志做人中豪杰、国之栋梁;即使在自己生存的一片小天地里,也要做一棵擎天大树,撑起一片蓝天。

身为邹城二中学子,不论学习成绩如何,不论是否考上大学,不论将来走到哪里,不论从事什么工作,也不论过得贫穷还是高贵,都要牢记并践行这样的母校观念: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的母校邹城二中;我是什么,邹城二中便是什么;我怎么样,邹城二中便怎么样;我前程光明,邹城二中才不会黯淡。

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希望学生拿到好分数、考上好大学,还希望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清醒地意识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身为新时代学子,不仅要立德、立功、立言,做最好的自己,还要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此,我专门写了一首阐释校训内涵的诗歌,并把这首诗展示在学校花园的醒目处,让它潜移默化地熏陶二中学子,引导他们高境界做人,高效率学习,高质量生活,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把自己活成一棵树

人生要有境界和气度

就要把自己活成一棵树

人 要活出松树的风格

要求于人的甚少

给予人的甚多

傲霜斗雪

刚正不阿

人 要活出胡杨的气魄

生而不死一千年

倒而不朽一千年

坚韧不拔

震撼日月

人 要活出柳树的哲学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轻柔灵活

尽展婀娜

人 要活出樟树的特色

它之所以让人景仰

因为从骨子里散发出芬芳

蓬蓬勃勃

热情似火

人 要活出榕树的宏阔

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

越要把根扎向黑暗的地底

独木成林

别具一格

人 应该把自己活成一棵树

置身于蓄满精神能量的“林子”中

向着壮阔的天空拔节生长

投大地以新绿

留后人以福祉

传不朽之英名

放光芒至万世

永不过时的教学法和育人术

研读《孟子》七篇,我们会发现作为大教育家的孟子阐发和提出的许多教学原则、方法和智慧都让我们眼睛一亮,为之一振,如专心致志,深造自得,思则得之,求则得之,射者满弓,掘井及泉,左右逢源,不能揠苗助长、一曝十寒,还有以教为乐,以德服人,时雨化之,得养物长,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盈科而行,成章而达,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这些都是指导我们进行有效教育教学的高见、创见和真知灼见。

受此启发,我校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做到全神贯注,深钻细研,学思并重,主动求知,还要竭力而为,学到火候,融会贯通,练到熟透,活化运用;同时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们要求老师们热爱教育,关爱学生,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要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尽心尽力,不偏向,不歧视;在教学中要环环相扣,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专业成长上要明确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充实提高自己,还要认识到师德的底线在课堂,每堂课都决定着学生的生命质量,教学就是要用生命歌唱;对学生感到疑难的问题,老师要有备而来,讲得生动形象,风趣幽默,让学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彻大悟,欲罢不能,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多年来,邹城二中的教学成绩之所以一枝独秀,与我们创造性地运用孟子提出的上述教育教学原则、方法和智慧是分不开的。

把师生放在心目中最高位置

孟子提出“民为贵”、“民为诸侯之宝”、“保民而王”、“民事不可缓也”等民本思想。

我们对孟子的这一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提出了邹城二中的核心办学理念: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学校领导班子要把师生放在心目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全体师生服务,办让全体学生和家长都满意的教育;领导干部要把教职工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来对待,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爱。同时确定了这样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金杯银杯,不如学生和家长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学生和家长夸奖。学生欢迎,家长赞成,才是学校和教师至高无上的荣光。在邹城二中,不论是省优、国优、还是高级、特级、正高级,只要教学没水平,成绩不突出,学生不欢迎,家长不满意,就一钱不值。

我校着力打造的党建品牌“温馨家园·幸福二中”,就体现了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办学宗旨。我们每年都实施服务师生的一系列暖心工程,满腔热情地为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师生有一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们根据孟子“民事不可缓也”的思想,提出并践行独具邹城二中特色的效率文化: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切节约归根结底都是时间的节约;改变一切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对必须做又能做的事,要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对必须做但条件不具备的事,要尽快创造条件去做;为让师生少跑腿,领导就要多跑腿;倡导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反对庸懒散拖和老牛拉破车。

高效率的暖心服务赢得了师生的心,调动了教和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整个学校活力迸发,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孟子在评价他的学生乐正克时,对“善、信、美、大、圣、神”进行了精当的解释。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善、信、美、大、圣、神”这六个层次,实际上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螺旋式上升的六个阶梯。

为此,我们要求二中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首先要追求做一名合格教师,这就叫“可欲”,就是“善”;通过努力具备了做合格教师的德才条件,这就叫“有诸己”,就是“信”;再经过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具备一位优秀教师应有的理论高度、专业深度、文化厚度、认知远度、技术硬度和管理效度,这就叫“充实”,就是“美”,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最美教师;成为最美教师之后,仍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并且在教师岗位上大放异彩、光彩照人,这就叫“充实而有光辉”,就是“大”,就可以称为教育大家;在此基础上,仍不停止追求卓越的脚步,继续精进,并且用自己的大智慧和超人才华化育众生,让学生如沐春风,获得最优化发展,这就叫“大而化之”,就是“圣”,就可称为教育之圣——达到这种高度的教师,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最终目标是要成为像孔子那样出神入化、“圣而不可知之”的教育之神——达到这种高度的教师,给学生的感觉就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孔子的道德学养和育人艺术确实达到了“圣而不可知之”的“神”的境界,我们从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回对老师的赞美、赞叹中就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论语·子罕篇》这样记载——颜渊喟然叹曰:“(夫子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我认为,当教师能做到孔子这种高度和境界,也算是为师的极致了。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终身奋斗的目标。

孟子教育思想的发展

继往圣开来学的乐正克

孟子一生弟子众多,最多时达数百人,著名的有乐正克、公孙丑、万章、浩生不害、孟仲子等十多人,但其中贡献最大、地位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乐正克。乐正克是唯一一个在孟庙大殿里陪祀孟子的弟子。

乐正克,姓乐正,名克,是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作为孟子最器重和信赖的高材生,他的伟大贡献在于他继承发展了孔子和孟子的教育思想,创作了一部不朽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学记》。

该专著全面系统地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学校制度、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是中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这部著作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要早一千八九百年。特别是他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对现在的学校教育和教学改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这样说,他提出的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一直被重复,但从未被超越。

这些教学原则和方法主要有:教学相长,藏息相辅,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豫、时、孙、摩等内容。

其中豫、时、孙、摩是《学记》总结的教学成功的四项基本原则。

豫,即“禁于未发”,就是要在学生的不良行为发生前就要严加防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一旦形成再去禁止、矫正,就极为困难。我校坚持对每年的高一新生进行军训和入学系列教育,每个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守纪律,讲规矩,拼学习,圆梦想”活动,常年由校级领导带队进行全天候督导巡查,每周日晚自习第三节课全校统一召开主题班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时,即“当其可”,就是要抓住最佳时机,及时施教,因势利导,才能事半功倍。《学记》指出:“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我校适时组织学生选科走班,按照科学的时间节点发展小语种和音体美特长生,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谋划教育教学各项工作,都是这一原则的实际运用。

孙,即“不陵节而施”,就是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程度妥善地安排进度和难度,否则,学生就听不懂、学不会、跟不上。我们特别提醒和要求老师们要全面了解学情,以学定教,不能以自己的认识水平定教,也不能以班内少数尖子生的理解能力定教,而是要以班内绝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定教,同时通过班内合作学习共同体和教师课下辅导帮助后进生释疑解惑,通过自助餐式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做哪些作业,让学生实现各得其所的发展。

摩,即“相观而善”,就是同学之间要相互观摩,研究切磋,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学记》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也是我校组建合作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依据。

由此可见,乐正克两千多年前提出的这些教学原则和方法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学校的教学和改革仍然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总之,《孟子》这部儒家经典不仅包含了孟子的王道学说,它还是一部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宝库。对此,只要我们善于开发,并联系实际进行创造性运用,就能有效指导和助力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守正出新,行稳致远,出色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邹城二中党总支书记、校长 仲崇波

作者简介:仲崇波,现任邹城二中党总支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任理事,全国校园文学活动先进单位模范校长,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山东省作协会员,济宁市名校长,邹城市作协副主席,知名教育管理和学法指导专家。发表专业文章和教育随笔60余篇,在省内外作学校治理、教师专业发展、学法指导讲座50余场。出版个人专著《心灵的呼吸》《春风化雨集》《我的诗意人生》《学海观澜》《我的教育理想与实践》五部,主编《人生导航》《贴近心灵的教育》《杏坛追梦》《花开的声音》《文学的种子》等文集。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丹尼斯教授来校考察并作科普报告

优秀教师风采

“两孟”研学游

2020-12-13 ——孟子教育思想在邹城二中大放异彩 邹城二中党总支书记、校长 仲崇波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57695.html 1 弘扬孟子教育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