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快到了,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商家的促销。心有所动,想到一个了好玩的话题,问我家老少两个男人,织女想要什么礼物呢?
儿子随口应付,香水。张先生则笑,玫瑰花。
张先生的笑别有深意,对他来说,玫瑰花是个梗。
忘记是哪一年七夕了,张先生忽然心血来潮,下班回家的路上进了花店,捧回了一束玫瑰花。他一进门,把我惊着了。可怜的我,这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收到鲜艳的玫瑰花呢。但,惊大于喜。花很美,很香,我也很喜欢,听说花的价格后,又很心疼,有点俗气而飞快地换算了一下,这束昂贵的玫瑰花能买多少西兰花,结果是更心疼了。我也觉得自己不够浪漫,很无聊,可就是心疼。中年大婶了,对西兰花的关注早胜过玫瑰花,关键是,我从来都认为,玫瑰花代表爱情,而爱情不代表要拥有玫瑰花。
七夕是情人节,似乎是这几年才开始流行的说法。从记事起,七夕这天,村里几乎家家户户会炸乞巧果。这是我们这儿的一种地方小零食。面发酵好,搓成长条,切成丁状,洒上芝麻,油炸,脆香脆香的。吃着乞巧果,女孩们穿针引线,比谁的手巧。不知道是不是乞巧果子吃得不够多,我手一直没巧过。
我的祖母是个故事精,故事讲得很好,我最爱依在她怀里,听她讲那古老而神奇的传说。祖母讲故事时形容织女和牛郎的关系,不说“情人”,这个词在乡下人的心里不是好词,而说“有情人”,并怀着美好的心愿,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若干年后,几乎在一夜之间,七夕被称为了中国情人节,情人间送礼物成了风气。如果祖母在世,想必会反应不过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上辈人口口相传的故事中,织女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来到人间,历经磨练来到新世纪,会像凡夫俗子那样要求牛郎给她送礼物吗?如果要,织女会喜欢什么礼物呢?
或许,织女会和牛郎去市场买回心爱的食物,他主厨,她打下手,夫妻双双把饭做。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你吃饭的那个人始终如一。就像我和张先生,不管什么节日就爱鼓捣好吃的,既有口腹之福,又增进了夫妻感情,岂不美哉!
或许,织女会喜欢一双舒适的跑鞋,或一件时尚的健身衣。毕竟,在天上的日子,她成天坐着织啊织啊,大约早有了颈椎病,要多锻炼了。
五年前的七夕,张先生出手阔绰,送了我一辆山地车。此后我就由宅女变身户外达人,纵情于山水之间,缠绵多年的颈椎病也得到了有效遏制。人到中年的织女,或许和我的感受相同,相爱的前提是身体健康,这样才能更好更长久地与心爱的人相守。
这么多年了,织女也不再年轻了,相比玫瑰花,织女也许和我一样,更爱菜花。爱情固然需要浪漫,但生活更多的是平淡和坚守着平淡而相看两不厌。心灵手巧的织女自从五彩云里落入凡间,经历了那么多,早已学会在细水长流的小日子里安享吃着菜花的小幸福吧。况且当初,她爱上牛郎,也并不是因为牛郎送了什么礼物。
如果给这样的爱情冠名,应该叫做菜花爱情吧。玫瑰花是生活的点缀,菜花却是生活的主题。菜花爱情比起玫瑰爱情,少了鲜艳和激情,但烟火味更浓,更经得起岁月的考验。这不是矫情,也不是心灵鸡汤,而是活了一把年纪,活得更明白,更自信了。
爱,总归要在尘埃里开花,在一丝一缕里绽放,在一粥一饭里芬芳。有没有玫瑰花,我们都要吃菜花;有没有礼物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有没有人情味,和身边的人能不能相爱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