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市民政局坚持高定位、高起点、高标准,强化担当,全员全速,积极行动,创新形式,抓好“五个一”,在创城工作中充分彰显民政新形象、新作为。连续两次在全市模拟测评中居市直部门第1位。
半月一次碰头推进会。陆续召开了动员会议、责任分工会议和现场推进会议,建立了局创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半月碰头推进会议制度,每两周由牵头创城工作的局领导召集包保网格和路段、实地考察、内部创建、网上材料申报“四张清单”责任科室负责人,对前一阶段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分析,结合市创城办部署任务,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建立了局领导每周巡查制度,确保了各项创城任务有安排、有督查、有结果。8月6日,市政府有关领导在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陪同下到第六网格检查指导创城工作,就发现的各类问题现场研究解决,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建设一片宣传阵地。立足营造良好的创城氛围,发挥福彩宣传精神文明县建设的优势,在市文明办的大力指导下,在市重点区域和路段设置了22块福彩公益宣传移动显示屏,每天早7时至晚11时循环播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爱保护未成年人、最新惠民政策以及我市创城工作亮点,全面营造人人支持创城、人人参与创城的良好氛围。
壮大一队创城志愿者。认真学习贯彻《志愿服务条例》,加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紧紧抓住创城这一机遇,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文明推广、环境保护、尊老爱老等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在济宁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28.3万人,每月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0多次,参与志愿者2.2万人次。为整合志愿服务力量、提升志愿服务影响,市文明办、市民政局拟在全市推广志愿者着装标准化工作,由市福彩中心资助设计制作具有“孔孟之乡”特色的志愿者服装,2018到2020年创城期间每年为全市志愿者统一配置着装,进一步增强我市志愿服务的规范化水平。
开展一系列社会活动。去年以来,市民政局立足部门职责,积极发动社会组织参与创城工作,实施了“德行孝爱”“情系桑榆”“快乐同行”等一系列以养老、护幼、助残、救助、创城为重点的社会服务项目,带动300多个社会组织参与服务,整合投入社会款物1100多万元,直接服务城市社区41个,1.6万余名空巢老年人、困境儿童、重度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从中受益,全市社会组织以各自的方式提供公益服务,共同奏响了文明创建赞歌。今年,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取向,市民政局将启动社会组织“红帆领航”和“满天星闪”活动,支持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创城工作,延长政府创城工作的手臂,发挥积极的补充作用。
救助一批流浪乞讨人员。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未成年人救助是创城工作的一票否决事项。去年以来,市民政局联合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及任城区、高新区,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巡查网络,强化24小时巡查机制,不断拓展救助信息来源,通过提供食宿、救助返乡、医疗救治等方式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460人,其中未成年人25人。开展“警民同心、让爱回家”救助寻亲活动,对长期滞站的95名流浪乞讨精神残疾人落实了户籍及社保政策,运用“大数据”人脸比对技术,确认了86人的真实身份,已护送66人顺利返乡。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第一时间救助,确保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无流浪乞讨未成年人。
济民宣
①市慈善总会办公室组织开展党员创城志愿服务活动。
②市社会福利中心护理人员为孤残儿童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
③市福彩中心开展“共创文明城市、传递组织温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④市第二军休所干部职工到包保路段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⑤市第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上街宣传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
⑥市第一军休所干部职工到包保路段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