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06日
首页
第06版: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我市多措并举加强学生资助工作

■本报通讯员 刘素杰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为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全面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促进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确保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把学生资助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推进教育精准脱贫,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学生资助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要通过学生资助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提高科技文化素质、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目前,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较高,要通过学生资助,解决这部分学生很可能出现的辍学、失学问题,进一步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要发挥学生资助政策的引导作用,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高高等师范教育质量,促进农、林、地、矿、油等艰苦行业专业的发展,进而优化教育结构。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在政策制定、资金安排、管理力量配置等方面,突出学生资助、保障学生资助。

全面推进学生资助精准化

资助对象精准,就是要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要确保资助标准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助需求相适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受助需求实行分档资助,加大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群体的资助力度。资金发放精准,要在学生最需要资助的时候,将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充分发挥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我市确定7至8月份,在全市继续实施以“牵手寒门学子,播撒慈善爱心”为主题的朝阳助学工程。全市组织计划资助善款4622.6万元,分朝阳助学、慈善学校助学、资助农村中小学改扩建三个项目,对2018年城乡非低保家庭的应届高考困难本科新生、在校贫困大中小学生、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等9351名贫困学生实施救助,资助21所农村中小学校改扩建。此次朝阳助学救助对象重点针对全市精准扶贫家庭困难学生。凡济宁籍2018年应届高考困难本科新生、在校困难大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品质良好,均可申请救助。对建档立卡的慈善重点帮扶贫困对象子女、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优抚对象子女、贫困留守儿童及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突发性困难家庭子女、生活困难的计划生育户优先予以救助。各级各类慈善助学金将于8月24日前全部足额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确保他们顺利入学。

切实发挥学生资助育人功效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任务。学生资助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使他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学生资助必须坚持育人导向,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目前,我市已经建立健全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各个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审核认定,并进行资助。加大宣传力度,印发了致初、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发放到学生、家长手中,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县(市、区)、高中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资格预申请,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准备工作。上半年,全市共资助学前、义务教育、高中、中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8065名,发放各类资助资金5742.83万元。全面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部署,通过系统比对、大数据分析、学生申请、调查走访、同学评议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审核认定机制,建档立卡学生识别更加精准。坚持优先资助建档立卡学生,所有资助政策向建档立卡学生倾斜,免除普通高中和大学建档立卡在校生学费,实现了建档立卡学生精准救助。上半年救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近1万名,救助金额近900万元。严格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审核认定程序,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纳入营养补助范围,优先补助。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通知”,在全市推广高新区、任城区配送学生奶的供餐模式,破解食品单一、营养不高、学生浪费的问题,实现由“吃得饱”向“吃得好”的转变。上半年,投入学生营养改善资金1亿元,惠及学生69万名。

努力提升学生资助科学化水平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强、复杂程度高的工作,涉及政策头绪多,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班级之间情况各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更是千差万别。要实现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的目标,就必须在加强法治化建设、加强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资助队伍的执行力。各单位、各校要在现有机构设置及编制范围内统筹调剂,确保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方面适应和满足学生资助工作需要。加强对资助工作人员政策理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资助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执行力。要完善学生资助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权责明确。不断创新资助工作方式方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分布、结构以及资助需求等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在对象认定、资金分配、资助标准等方面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全面了解各方意见建议,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实现与相关部门互联互通。要重视学生资助宣传工作,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努力做到资助政策家喻户晓;建立舆情应急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要加强资助理论研究,推动理论创新,用先进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工作监管力度,资助工作涉及面广、资金量大,群众关注度高,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偏差。通过加强监管,确保把各项政策精准地落在实处,确保不出现任何形式的跑、冒、滴、漏,确保把学生资助这项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建立定期专项检查制度和专项审计制度,推进学生资助工作公开透明,接受群众和师生监督,坚决防止和严肃查处任何违纪违规行为。

2018-08-06 ——我市多措并举加强学生资助工作 1 1 日报 content_572751.html 1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