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31日
首页
第08版:

大小医院成“一家”

——金乡县兴隆镇卫生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侧记

■本报记者 杨柳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卫生院冷冷清清,这种医疗需求“上小下大”、医疗资源“上大下小”的局面还普遍存在。对于基层医院来说,怎样留住优质的医疗资源,怎样把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留在基层,怎样为老百姓提供更贴心的医疗服务,是它们面临的问题。金乡县兴隆镇卫生院通过推行医共体机制,医疗资源的错位局面正在改变。

专家定期坐诊

来乡镇卫生院看病的人多了

7月14日,金乡县兴隆镇60多岁的张大爷,感觉腰椎疼痛得非常厉害,坐立不安。在家人的陪同下,他来到兴隆镇卫生院。当天,济宁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针灸理疗科主任王燕正在该卫生院值班坐诊。“你之前吃过什么药,接受过什么样的治疗,还有没有其他的症状……”对于医生王燕的问题,张大爷尽可能准确地告诉医生自身的情况。

张大爷在村卫生室治疗过,但病情出现了反复。“上个月刚治疗完的时候,腰确实不疼了,但没过多久,现在又疼上了。听说有市里的大夫坐诊,就过来看看。”张大爷说道。

今年4月份,金乡县兴隆镇卫生院与三甲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协商签约形成医共体,每周六都会有专家到镇卫生院坐诊。自从医共体综合门诊开设以来,来镇卫生院看病的人明显多了,增加量超过了50%。以前,乡村的老百姓生病了,除了感冒发烧之类的到村里的卫生室打个针吃个药,严重一点的都喜欢往县里医院跑。医共体综合门诊开设之后,有了市里医院专家坐诊,更多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留在了基层,得大病、急病的才转诊到县医院。

开设国医堂

乡镇卫生院也能看中医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医疗服务需求,去年我市所有乡镇(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国医堂并规范运行。

在金乡县兴隆镇卫生院国医堂,金乡县中医陈大夫正在诊疗室坐诊,坐在他面前的患者叫董翠萍,家住在金乡县县城,今年53岁的她颈椎和腰椎都时常病痛,严重时整晚都疼得睡不着。经过朋友介绍,董翠萍直接找到了兴隆镇卫生院的陈大夫,“陈大夫的推拿、点穴配合中药治疗确实管用,一个疗程25天,我这才来了10多天,腰椎和颈椎疼就好多了,现在我每天来医院看病都是自己做公交车过来,也不用孩子整天车接车送了。”董翠萍说,在兴隆镇卫生院的治疗不仅有效,而且花费也不高,一个疗程的费用,去掉医疗报销的部分,个人花费不到一千块钱。

兴隆镇卫生院的国医堂建于2016年,卫生院还专门招聘了6名高等学历中医药技术人员,目前卫生院内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门诊。国医堂开设后,专门来看中医的患者比之前多了三成。此外,兴隆镇卫生院还对精准扶贫患者实施康复理疗费用全免,辅助检查在报销完的基础上再减免10%,最大程度减轻贫困人口在看病就医和康复治疗过程中的经济负担,提高精准扶贫户的生活质量。

打疫苗更方便

乡镇卫生院迎来数字化接种门诊

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断发展,疫苗品种以及接种剂次的不断增加,接种门诊时常出现接种儿童和家长排长队等候、拥挤不堪的场面,存在差错事故等安全隐患。为改善预防接种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近年来我市全面开展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到去年年底,全市各县市区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覆盖率已超过80%。

在金乡县兴隆镇卫生院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带女儿来接种的崔女士通过自动取号系统,刷接种证条形码取号成功后,便在候诊区候诊。1分钟后,广播便提醒崔女士到登记处进行登记。现在给孩子打预防针方便了,取个号就可以自动办理了。

等待预防接种的家长只需一次取号,便可由电脑全程监控并管理整个接种过程。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完全做到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和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预检、登记、接种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屏幕都可看到当前每位接种儿童的详细个人信息,有效避免了差错事故等安全隐患的发生。

2018-07-31 ——金乡县兴隆镇卫生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侧记 1 1 日报 content_571202.html 1 大小医院成“一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