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24日
首页
第01版:

以“放管服”改革打通发展堵点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始终是改革发展的关键词。改革成效如何,群众满意不满意、受益不受益是根本检验标准。近日,我市组团赴徐州学习考察,多角度深入了解徐州市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深切感受到,破除官本位观念、确立服务意识才是实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关键。对标徐州,我市当务之急就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突破难点堵点,打通高质量发展新通道。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先手棋。近年来,徐州市通过推进“3550”改革、实施“联审联办”“不见面审批”、移动端政务服务“旗舰店”等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举措,实现了权力“瘦身”,扫除了阻碍发展的难点堵点,其做法不仅有气魄,在许多方面更是快我们一步、强我们一招。与徐州相比,我们尽管在“放管服”方面做了很多变革,取得了很多成效,但是力度和进度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商事登记“一次办成”未能实现,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银行开户、涉税办理、社保登记等事项数据无法实时共享交换,没有实现“一窗受理”,不能“一次办成”。这些方面看似小,但小事之中见精神,反映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为群众、为企业服务的决心。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指出,要以“放管服”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按照“一次办好”的要求,全力打通改革遇到的卡点堵点,力争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好、诚信最优的“五最”营商环境。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破除“官本位”,实现权力“廋身”。

“官本位”不破,“放管服”不活。当前,对比先进省市,我们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规范审批行为,大幅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流程,严格按照法定时限,确保今年年底实现“3330”目标,通过一枚印章管审批、数据互联一网打通,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共享,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通“最后一公里”;要进一步放管结合,加强后续监管。坚持放权不放责,加强内控监管,细化分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管理任务,确保责任分解到部门、任务落实到个人;要进一步优化服务,释放改革红利。通过深入推进便企利民一窗服务、集成受理、重点民生事项一证通办等,释放出更多更大的改革红利。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放管服”改革事关全局、利在长远,只要我们拿出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兴利于民的情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就一定能打通阻碍发展的难点堵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强大动力。

2018-07-24 1 1 日报 content_569416.html 1 以“放管服”改革打通发展堵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