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6日
第01版:

群众舒心就是对咱的最高奖赏

——来自鱼台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报道

编者按:7月份以来,本报深入开展“一线1+1”联系点报道活动,由报社一名班子成员或者采编部门负责人带领一支采访小分队,深入到生产、生活一线联系点和广大群众中间,进行蹲点式采访,以撷取第一手素材、挖掘最感人的故事,采写出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优秀稿件。今天的“一线1+1”联系点报道,记者走进鱼台县,感受“孝贤故里”的文明新风、体验基层治理的“党建”服务、倾听矛盾化解的“和”声回荡……

■本报记者 史忠强 相启申 武旭

本报通讯员 缪学振

在鱼台县张黄镇袁洼村,阳光把村里的露天小剧场晒得暖意融融,在村里的“幸福食堂”,72岁老人王保兰的心里比这冬天的阳光还要暖和:“每天5块钱能吃3顿饭,有菜有汤有主食,人家厨师的手艺也好,俺们这些老年人别提有多舒心了。”作为村级“养老CBD”的最后一个配套项目,袁洼村“幸福食堂”开始营业,再加上设施齐全的老年公寓、配套有健身器材的休闲广场、可容纳200余人的露天剧场、村诊所和一间超市,袁洼村的“养老CBD”集居住、餐饮、健身休闲、医疗、商业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为老人们打造了一站式的日常养老生活场景。也是从这一站开始,记者走进鱼台,感受“孝贤故里”的文明新风、体验基层治理的“党建”服务、倾听矛盾化解的“和”声回荡。

暖心“夕阳红”

“养老CBD”里的幸福事儿

袁洼村的“老年CBD”是鱼台县不断优化老年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鱼台县以“孝和文化”建设为主题、以党员示范为抓手、老年公寓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敬老孝老的浓厚氛围。在乡镇农村、城市社区,一处处老年服务中心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因地制宜、整体优化、合理布局,是鱼台县在基层养老设施建设中的主线。早在“老年CBD”建设之初,张黄镇就对整体规划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选址在袁洼村村委附近,也正是看中了它拥有卫生室、露天舞台、超市等基础设施。而随着老年公寓、幸福食堂、休闲广场的建设,新旧配套结合成为一个完善的功能区。“幸福食堂”的对面,就是袁洼村的老年公寓。两层小楼分为24间套房,有43平方米和30平方米两种户型,都带有独立的卫浴设备。86岁的袁良叶是袁洼村第一个搬进老年公寓的村民,说起现在的生活,老人格外满意:“这条件比我原来的老房子强多了,现在又开了食堂,生活就更方便了,感觉日子特舒心。”袁良叶告诉记者,这套带有厨房和卫生间的套房是公寓里的大户型,月租只要100元,而30平方米的小户型月租只有60元。

硬件基础有了,软件服务同样不能缺位。在鱼台县滨湖街道观鱼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创新性的“党群服务中心带养老服务中心”的形式正在悄然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与观鱼社区诊所签订了协议,24小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让60周岁以上老年人在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养老服务的同时,还能在社区内感受到公共生活的乐趣,不仅让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也让他们真正体验到了在家庭养老在社区生活的温馨环境。

贴心“红帆驿站”

党员树立社区治理“一面旗”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基层治理工作时指出:“基层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抓好,求真务实,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问题,鱼台县坚持“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理念,织牢布密红帆服务网格。以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立由“站、亭、岗”构成的三级“红帆”党建服务体系,切实打通城市党建“神经末梢”,擦亮了“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党建品牌。

“当时我一掏兜发现手机没了,心里一下子就慌了。”前不久,家住城区阳光花城小区的刘先生在孝贤广场遛弯时不慎丢失了手机,一番寻找未果后,刘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了广场上的红帆驿亭,“没想到还真有好心人给送了过来,我真的是特别感谢,咱们的红帆驿站真是便民利民。”

聚沙成塔、见微知著。在鱼台县,手机失而复得的一件小事,却让人真切感受到了“党建”与“群众”之间牵连起的那道细细的“红线”。以三级“红帆”为核心的党建服务体系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成为排忧解难、便民利民的阵地,更成为党员干部践行为民服务承诺、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载体。

截至目前,鱼台县已设立“红帆驿站”69处、“红帆驿亭”54处、“红帆驿岗” 83处。其中,仅孝贤广场“红帆驿亭”一处,一年内捡到并归还手机10部、银行卡13张,共计为居民群众提供党群便民服务240人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

舒心“和为贵”

“孝贤文化”推动“大平安”格局

如何使社会发展更加“有序”、疏解矛盾更加“有效”、处理问题更加“有力”,基础就在于基层工作。

抓基层、打基础,建机制、架网络,明责任、强保障。近年来,鱼台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不断发展“枫桥经验”,践行鱼台“稻改精神”,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息诉罢访为目标,以“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工作体系建设为依托,积极推动人民信访“最多跑一地、最多访一次”,在全县营造了安定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为鱼台县以“孝贤文化”推动县域“大平安”格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为贵”体系的建设中,鱼台县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本质力量,建立了一支以党员、乡村能人、志愿者和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构成的基层矛盾化解力量,他们以落实村(社区)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制度为工作出发点,积极开展和完善干部轮流坐班“三见面”活动,认真履行接访、议事、代办三大职责。同时,鱼台县坚持挖掘各镇街地域文化,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调解室,像鱼城镇的“小宋工作室”、王鲁镇的“孝贤调解室”等。一批在群众中卓有口碑的基层“和为贵”调解品牌成功树立起来。

“前不久,俺村村民因为排水问题发生口角,闹得很不愉快,俺就把他们叫到‘和事微院’拉拉呱,在大家的热心劝解下,两家人言归于好舒了心,实现了小纠纷不出院,大纠纷不出村。”鱼台县罗屯镇新骆村党支部书记王保平笑着说。

王保平所说的“和事微院”,是鱼台县将“和为贵”调解与“人居环境”提升相结合,探索出的另一条创新性基层矛盾化解路径。作为镇街党群服务中心和“和为贵”社会治理中心在基层的延伸,将废弃的“陋室”打造成温馨的“和事微院”,既可以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又拓展了服务群众的空间。“和事微院”突出服务和治理两大职能,借助党组织的力量推动乡村‘三治’融合,实现党建引领下的乡村善治。采访结束时,王保平握着记者的手深情地说:“我们图什么?群众舒心,就是对咱的最高奖赏。”

记者手记:无论是“养老CBD”里功能完善的设施布局,还是深入到小区街巷、菜场商店的“红帆”岗亭,又或者让群众称赞的“和为贵”调解品牌,都能够让记者感受到鱼台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用心和群众的舒心。涓滴溪流终汇成河,党委政府在地方治理上的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无论是王保兰、袁良叶老人,还是新骆村的村民,都感觉日子特别舒心。就像新骆村党支部书记王保平说的一样,短短的“舒心”两个字,是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最高奖赏。

2020-12-06 ——来自鱼台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报道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56893.html 1 群众舒心就是对咱的最高奖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