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仪凯
本报通讯员 乔志宇
“鱼台县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市‘项目落实年’部署要求,积极主动融入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大干快上、狠抓落实,励志图强、对标赶超,奋力开创鱼台突破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鱼台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学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刘学圣表示,工业是鱼台的短板和弱项,面对调转升级和增量提质的双重压力,鱼台将坚定工业立县战略不动摇,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园区、企业、项目三大载体,大力实施产业引领、园区提升、创新驱动、项目攻坚、要素支撑、环境优化六大行动,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充分发挥鱼台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张黄市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双核”引领作用,加强产业规划和引导,持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特色优势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主阵地和先行区。重点推进鱼台经济开发区专业园区规划编制、研发服务中心规划设计和标准厂房建设,形成高端机电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提速推进总投资7.6亿元的张黄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升级改造项目和“绿宝石”固废处理项目,力争张黄化工园区顺利通过评估认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以优化提升“5+4”九大产业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汇总全县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52个,推动人才、财税、金融、土地等要素向重点项目集聚,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力争五年内绿色循环化工规模突破150亿元,现代物流和新兴产业分别突破50亿元,机电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文化旅游均突破30亿元。
刘学圣说,鱼台将突出城市规划引领和刚性执行力度,对接济宁中心城区建设,立足于济宁“前花园”定位,突出土地、交通、产业、生态、特色小城镇和乡村建设规划的有机衔接,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推进“443”“521”系列城建工程,集中实施道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棚改回迁、文教卫生、生态湿地等城建重点项目,精致打造“三河六岸”景观带。年内完成总投资18.5亿元的26个城建项目,聚力加快公共文化综合体、中医院医养结合、地表水厂、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设,高品位建设棠邑公园、街头绿地、垃圾中转站等民生工程,完成棚户区改造及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加快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和运作进度,显著提高“大城建”管理水平。
刘学圣介绍,鱼台将发挥农业资源禀赋优势,抓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工程,加大三产融合力度,突出“3+2”优势产业,使3个国家地标产品“大米更统一、木耳更标准、龙虾更普遍”,2个特色产业“杞柳更高端、畜禽更严格”,到2020年,“五统一”绿色稻米基地发展到20万亩,以毛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1万亩以上,“稻虾共作”基地发展到5万亩以上。坚持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向基层延伸。完成危房改造、改厕、气代煤电代煤任务,实施天然气“村村通”工程,促使乡村设施、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性改观。同时,在生态治理、乡风文明培树、基层组织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新突破,力争打造乡村振兴“鱼台样板”。
刘学圣表示,面对高质量发展任务,鱼台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新政务服务中心的建成启用为契机,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全部45个部门、552项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努力打造“三最”环境;继续实行指挥部分线作战体制,建立攻坚专班,落实挂图作战和一线工作法,执行“蓝黄红”督查奖惩办法,让担当有为者“有面有位”,让无为乱为者“失面失位”,在全县形成大力抓落实、大力求突破、大力促发展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