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0日
首页
第03版:

他们圆了脱贫梦

■本报记者 鲍童

本报通讯员 尹丽娜 张玉帅 摄影报道

7月2日临近中午时分,室外的温度已突破30度,在经开区马集镇一处甜瓜种植大棚内,温度还要比外面高上不少,稍微活动一下就瞬间让人汗如雨下。但是,正在大棚内忙碌着的种植户马留申却并不在意这酷热的天气,一边忙碌着一边看着结出的累累果实,笑的就像他种出的甜瓜一样甜。

马留申的甜瓜大棚临近路边,每当有人经过他都会热情的招呼他们过来尝尝。“不施肥、纯天然还保甜,卖的就是信誉和口碑。”马留申对自己种出的甜瓜非常有信心。然而如此开朗热情的马留申,却是一直饱受生活的重压下,依然用顽强的意志力支撑着自己和整个家庭。

因为幼年患病,现在马留申身材瘦小,双腿也有残疾,走起路来非常困难。为了生计,马留申做过服装生意、买过水产品等,日子却依旧过得不温不火。“认命了,日子就会一直这么过下去,没得改变。”马留申告诉记者,在大多数人心中都认为“残疾人干不成大事”,但是他却用实际行动努力改变着这一观点。

在村里的帮助和支持下,马留申种起了大棚甜瓜。每天清晨,马留申和妻子就开始在大棚里忙活。到地里锄草、浇水,有时一忙就是一整天,困了,他就睡在大棚里,甚至整夜都没时间睡觉。镇里的帮扶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常会来到他棚里,帮助他进行一些日常劳作。为了种出品质好、口感甜的甜瓜,马留申还经常向有经验的种植户学习种植技术。

有专家技术支持、有帮扶干部的帮助,经过一年左右的摸索和学习,马留申的甜瓜也得到了收获。马留申告诉记者:“城里人天天吃水果,我们村里也差不多,隔三差五就有需求,销量很不错。从去年年底就想着种甜瓜,到现在甜瓜丰收,没有镇里对我的支持是绝对干不下来的。”敢想、敢干、敢进取的马留申,通过大胆摸索,基本掌握了甜瓜、西瓜、草莓等水果的防病、修枝、剪枝等种植关键技术。接下来,听取镇帮扶干部的意见,马留申在大棚旁边的一块地里开始了西瓜种植。“我种的是‘晚西瓜’,要等到中秋节期间再上市,价格相对较高。”加上采用葡萄嫁接的模式,由下至上梯次生长,一年可以收获三茬的甜瓜,马留申告诉记者,预计这一年的收入会很可观。

据了解,经开区马集镇140户290人享受到了精准扶贫帮扶政策,包括为他们发放区级生活补助、教育救助、慢性病救助等适合不同人群的扶贫救助款项。另外产业项目也为贫困户带来了不少“红利”,据马集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马集镇嘉合塑胶产业项目注入15万元,每年产业分红1.5万元,为15户贫困户分红;马集镇神力锁具产业项目注入50万元,每年产业分红5万元,为50户贫困户分红。

除去在政策扶持、企业项目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外,马集镇在金融服务方面也积极协调各级单位为贫困户解忧,像嘉合塑胶67万元生产贷帮扶镇上24户贫困户,今年4月份每户获得分红833元。马海金立合作社30万元生产贷帮扶6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1500元。冯庄四季红葡萄合作社20万元生产贷帮扶4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1500元。同时,发放无息农户贷1.5万元,帮助2户贫困户发展养殖。

此外,马集镇贫困户危房改造新建12处,修缮31处,墙壁粉刷129户,从而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同时,并为该镇所有贫困户成员缴纳一份每人240元的商业保险,提高贫困户抗风险能力,医疗报销可以达到90%以上,为因病致贫贫困户撑起保护伞。

2018-07-10 1 1 日报 content_567021.html 1 他们圆了脱贫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