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06日
首页
第06版:

天大地大人亦大

张培水

《孟子》这部书的核心就是告诉人们: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

从甲骨文到小篆,“大”字都像人形。许慎《说文解字》说:“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像人形”。许慎认为天阔地厚,无法描述,于是就想到以人之形映衬天地之大。大这个字就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双手伸展,两腿分立,顶天立地,站立世间。同时,人为三才之一,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教人反省人之大小,恰是《孟子》这部书的重要主题,由此我们领会到“人亦大”的深刻内涵。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些人是大人,有些是小人?孟子的答案是:“从其大者为大人,从其小者为小人”。随着本心所具之善行事,就是大人;随着耳目之类的欲望行事,就是小人。人有五官,耳、目、口、鼻、心。五官之中,唯心能思,孟子认为是大体,其余则为小体。耳目这类器官,不会思考,又和外物接触,易受蒙蔽,易被诱惑,任由泛滥,就会成为小人。在孟子看来,一个人成为大人还是小人,全在自己,不在他人。向上走,“人皆可以为尧舜”;往下走,“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关键在于受心的支配,还是欲望的支配,这便是大人和小人的分水岭。

所以,“天大地大人亦大”这个“亦”字用得好,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大人。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若按正常发展,人人都会是“大人”,但有的被欲望诱惑,利欲熏心,迷失自我,便成了小人、甚至禽兽。只有很少一部分成了大人,稍嫌不足和遗憾。

人依靠大脑思考已成为常识,孟子的“心之官则思”并不确切。但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坚定地认为精神力量对人修身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大我”,孟子称之为本心,基督教称之为灵魂,佛教称之为佛性,但它通常是沉睡的,需要把它唤醒。

孟子在此点醒人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要关注自己的心灵,节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让人知道人生可以达到的高度。人生一旦拥有精神的目标,就会摆脱尘俗的羁绊,提升自己的境界,即使是卑微者也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高贵者,一样成为大人。从这点上讲,孟子无疑是精神导师。

大人者,必为大人之学,必为大人之事。何谓大人之学?王阳明的答案是:“止于至善以亲民而明其明德,是之谓大人之学”。何为大人之事?孟子的答案是:“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焉”,大人做任何事情,必须具备仁和义的德性要素。他说的“居仁由义”就是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仁爱之心,这是内在修养、精神家园;一是以正义原则为大路、为人间正道。仁爱是人类的另一个太阳,问题是仁爱之心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表现呢?要靠义,仁心外发就是义,“义者宜也”,行为适当就是义。

何为“大人”之“大”?孟子认为“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仁义等美好的东西充实在身体里,并表现出来,发出光辉,这就是大。大人不仅有仁义,而且把仁义表现出来,让人感到温暖,感到震撼,从而照亮人、引导人。

孟子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强调做一个大写的人,不只是口头上、理论上如何讲仁义,而是把仁义落实到行动中。孟子还说:“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仁义内在而非外在,不可勉强或强迫,只有把仁义溶化在血液里,才能落实到行动中,一切行为都会自动自发、自觉自愿。但若以仁义为幌子和手段,加入自己的私货,或者勉强为之,那便是假仁假义、作伪作秀了。从这点来说,“行仁义”就是孟子开出的修身济世的灵丹妙方。

在“大人”的成长过程中,可依赖的无非两种力量,一种是自身的、内在的;一种是别人的、外在的。孟子并不看重外力,“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别人可以给与你,也可以剥夺你,并不是真正的尊贵。孟子更注重自身成长的力量,“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希望尊贵,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每个人自己其实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孟子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渴望有贵人相助,其实真正的贵人是自己。这才是真正尊贵的,别人不可剥夺的。

孟子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对每一个生命都不嫌弃、不抛弃,都予以肯定、赞美,努力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质,不遗余力的为他们加油鼓劲,要他们自尊自贵、自信自足,都向大我的方向毅然前行。从这点上说,孟子宛如慈母。

为了讲清这一问题,孟子并列了人间常见的三种大人:“天下有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通俗说,就是大官、高龄、大德。天子之于诸侯,诸侯之于大夫,大夫之于家臣,是大人;父母之于子女,兄长之于弟妹,年长之于年幼,是大人。政治秩序是社会规范,伦理秩序是家庭规范,孟子并不否定这些秩序,甚至对违反这些秩序的人破口大骂:“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但他认为世间还有一种大,就是德大,德大之人即为大人。仁义是儒家最高道德标准,也是最高价值标准,这是更高层次的、超现实的价值观。德性原则,常常被人忽略,世俗之人更愿追逐财大权大,越发小而势利,怎会成为一个大人?

实际上,大与小的判别标准,不在“爵”,而在“德”。所以,孟子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向达官贵人说话,要藐视他,不要把他的显赫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他们以拥有华宅、美食、侍妾、车马为人生理想追求,这些非我所欲,我所追慕的是古道德性。那些达官贵人却对此一无所知,“吾何畏彼哉?”我怕他什么?

因此,尘俗之外,还应有一种人格上的峭拔和独立,精神上的自足与自信。孟子在国君、权臣面前,毫无奴颜媚态、自惭形秽。“藐之”,这是从内心发出的凝视,正如一架X光机,透视出他们精神上的庸俗和渺小,反衬出自己的坦荡和气宇轩昂。“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仁义之人是超越富贵者的,并不比他们缺少什么。孟子从未匍匐在国君、权臣的脚下,他硬朗伟岸的形象,宛如岩岩泰山,化作永恒与不朽。

大人发挥到极致便是大丈夫,孟子给后人留下的印象,便是巍峨庄严、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形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金银财宝、高官厚禄不能让他心旌摇荡,贫困潦倒、地位低下不能让他志向改变,别人有权有势、威逼利诱,不能让他动摇气节。孟子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他心中装着人民、国家、天下,唯独忘了他自己,因而能做到仁者无敌,义薄云天。

如果说许慎道出了“天大地大人亦大”的事实,那么孟子就点明了其中的原因:人,大在道德,大在仁义;只有德侔天地、无私无畏,才能做到“天大地大人亦大”。

时至今日,“人之大小”仍是我们思索、讨论的话题。不可否认,我们生逢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参与,每一位参与者要成为大写的人,就一定善于借鉴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关照自己的精神家园。柏拉图说过,追求物质,追求平凡,追求精神,追求高尚。每个人做到自爱也关爱他人,自尊也尊敬他人,敢于担当,与时偕行,这个时代必定是伟大的。■毛毛 / 汤青 摄影

2018-07-06 张培水 1 1 日报 content_566842.html 1 天大地大人亦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