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05日
首页
第03版:

大学生村官“瓜摊”支到互联网

■本报记者 梁琨 本报通讯员 李霞 刘敬胜

“我无数次梦见过我们的西瓜成熟了,又大又甜的。现在梦想成真了,真好。”看着大棚里一个个长势喜人的西瓜,大学生村官严洛脸上乐开了花。辛苦了几个月,现在西瓜上市了而且正在热卖中,这种成功的喜悦,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

今年25岁的严洛,是微山县昭阳街道后学南村村支部的书记助理,当村官的这几年里,他真切地感受到乡村的活力和潜力。他说,后学南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经济以种植、养殖为主。为了激发乡村的发展潜力,2016年10月党员会议以及村民大会表决通过了以村两委为主体借助小额扶贫贷、村集体收益累计投入30余万元建设6个蔬菜大棚,占地20亩,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扶持贫困户。同时,严洛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了解大棚种植的相关知识,积极联系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为村里贫困户指导如何种植大棚蔬菜,并建议村两委吸收贫困户中的劳动力。通过这种扶持方式,不仅解决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贫困户还能得到产业分红,使贫困户实现双重收益。

大棚在2016年12月进行了第一次种植,第一季反季节种植了土豆。在土豆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由于是第一次种植大棚,期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严洛并没有在问题面前妥协,而是积极的去克服,通过他的努力,大棚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后学南村的土豆也如愿的实现了大丰收。有了第一季种植土豆的经验,他和村两委商议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大棚第二季要种植技术要求非常高的西瓜。为此他又特地跑到有经验的瓜农那里学习整地、畦沟、腰沟、围沟,如何排灌,如何施肥。在瓜棚里和村民共同劳作,看护瓜苗。

如此丰硕的成果,离不开严洛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村民们的支持。曾经,严洛也因为年轻、缺少经验受到村民们质疑。一个个喜人的结果,让他获得了村民们的赞同,也让他从一个对农业生产一概不知的“书呆子”变成了一个地道的种植小能手。

后学南村的农村经济正风风火火地开展着。记者了解到,通过严洛的不懈努力,带有后学南村特色的西瓜已上市热销,截止到目前,已通过和外地客商联系已经卖了将近2万斤。为了拓展销路,严洛还在互联网上研究销售西瓜的技巧,将“瓜摊”支到互联网,让后学南村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2018-07-05 1 1 日报 content_566734.html 1 大学生村官“瓜摊”支到互联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