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晓彬 通讯员 朱国涛 康宇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党委书记、理事长武文华的带领下,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如今,复工复产,大家又各自回到岗位继续奋战。武文华认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中国医疗来说,有如一场闭卷大考,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尤其对医院的应变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我们步入了后疫情时代,医院管理者们应该总结、反思和探索的问题,势必会引起医疗卫生行业跨入一段创新征程:医院如何弥补疫情留下的阵痛和创伤,积极开展自救?如何强化精细化运营管理?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绕不过去的“坎”。
一月底,一位男性患者来到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就医,该男子有发热、乏力症状,经CT影像学检查,接诊医护人员高度警惕,根据前期医院新冠肺炎专业培训,结合流行病学史,医护人员迅速规范隔离、处置,并上报相关部门。至此,医院开始了疫情期间的病毒阻击战。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3月18日起,经上级部门验收,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全面恢复正常医疗服务,周末照常开诊,医院的急诊、发热门诊均24小时开诊。无论是前期的抗击疫情阻击战还是到后疫情时期的成果保卫战,战情发生变化,打法也跟着变。无论怎么变,医院始终是暴风眼,是病毒的集散地。”武文华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越是到最后关头,越是不能松懈,他始终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
多措并举坚持疫情防控和医疗发展两手抓
当前,国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但散发小规模流行间断出现,疫情风险随时存在,防控工作不可丝毫放松,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健全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对此,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根据全市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了防控措施,尤其是加大了对输入性疫情的防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大力推进医疗业务开展,采取了绩效考核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群众就医体验、降耗增效、节支增收等一系列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医疗业务工作。
疫情防控期间,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服务”的要求,为有效保障普通病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及时要求临床各科室在病区内设置应急隔离病室,有效降低潜在的传播风险。不断完善医院儿童、孕产妇、血液透析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流程,及时制订胸痛、卒中中心疫情防控工作的救治流程,保证绿色通道救治畅通。医院进一步严格把关,加强预检分诊管理。出入口统一扎口管理,对于进入院区人员“应检尽检”,实行24小时值班制,确保不漏一人。强化发热门诊管理,提升接诊处置能力。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优化就诊流程,落实隔离要求,提升发热病人的处置能力。进一步优化流程,细化门诊服务工作。严格实行“一医一患一诊室”,采取分散等待和有序排队“一米线”措施,引导患者分时段预约、错峰就诊,减少人群聚集。进行全天候、全覆盖消毒消杀;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实行门禁管理,谢绝探视,控制住院患者陪护人数,降低暴露风险,避免人员交叉接触,防止院内感染。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医疗安全。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加强医患沟通,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确保日常医疗工作有序开展,满足了群众基本的就医需求。
目前,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已经全面进入正常运转,医疗业务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全院上下正努力化危为机,力争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奋力开创“后疫情时期”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优质服务暖人心 谱写和谐医患情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院党委书记武文华带领全院上下周密部署,科学统筹人力资源,累计参加一线疫情防控的医生75名,护理人员200余名,保卫、后勤等行政人员150余人;选派护理人员参加外派防疫工作,累计外派护理人员90余人次;对院内医、护、技、行政、工勤人员及院外隔离点的公安干警、酒店服务等共2000余人组织380余次培训。“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医务人员是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武文华始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关爱着他们,从而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生命健康保卫战。“疫情是检验医护人员初心的考场,关键时刻,全院所有干部职工不仅冲锋在前,给了我无限的力量和信心,而且医患关系十分融洽,医生与患者间彼此理解,彼此善待,这份双向的爱,打动了无数人,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回想起200多天的日日夜夜,始终冲锋在一线的武文华感慨地说。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医患和谐,让我们看到了“和谐”才是医患关系的本真。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医务人员纷纷逆行而上奋战在抗疫一线,社会各界都聚焦在医务人员的奉献与勤勉,给予了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然而当一切回归正轨后,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能否得到持续改善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武文华表示:“作为院方,提升医疗、服务品质,瞄准创新,强化自身,提升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才能在后疫情时代,做出成绩。我们医患双方、社会和政府要共同努力,各自作为,去消除产生医患矛盾和纠纷的心理、社会、经济等因素,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医患关系自然会愈来愈好,公民的健康水平才会不断提升,健康中国建设才能全力推进。”
精细化管理是医院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在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武文华看来,后疫情时代,作为一家二级综合医院,加强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和效益,是重塑医疗服务新引擎的关键。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分级诊疗、药品零加成和严格医保控费等政策制度全面展开,利用成本管控来提升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的路径越来被公认。医院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做好成本管控,这也是医院管理者需要掌握的关键路径。武文华表示,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多措并举降低药占比,控制药品增长。完善医院节能管理,将节能工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对中央空调系统、供暖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与人才市场相适应的“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的灵活用人机制;优化绩效考核方案,鼓励科室进行二次分配,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坚持“调结构、控成本、提效率、挖潜力”方针,推行成本管理和全面全预算管理,推进精细化管理进程,为医院发展提供坚强支持保障。总之,粗放式的运营管理管理面临重大的挑战,强化医院精益运营管理,不但需要加强日常管理,更需要绩效驱动,注入强劲动力,还需要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发力,推动医院运营管理水平提升,向运营管理要效益成为医改新时代“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