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韩敏 白圣波
近年来,全市教师教育工作坚持抓教师培训就是抓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的理念,坚持把教师培训机构建成“人才的高地、管理的样板、教育改革的前沿、办学设施最先进的地方”。让教师教育要素保障由“弱”变“强”,师德师风建设由“务虚”变“务实”,全面构建“集中培训、高端培训、远程研修”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领军人物”。
落实教师教育发展新任务
开展主题教育。根据市教育局党委统一部署,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好干部、好校长、好教师、好家长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分工,教师教育科负责牵头开展好校长、好教师主题教育活动,主题分别是“善管理、树品牌,争做孔孟之乡干事创业好校长”、“做四有、铸师魂,争做圣地杏坛德高业精好老师”,具体活动形式和步骤按市教育局下发的方案执行。
开展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去年下半年,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下发了关于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治理的通知。近期,国家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管理局下发了关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通知,坚持做到既“堵”,又“疏”;坚持做到既铁腕治理有偿补课,又用心用情地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务必做到“三个讲清楚”:(1)讲清楚党委政府严查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决心和信心。教育广大教师坚决摒弃“看着走”的观望态度、“拖着看”的侥幸心理和“一阵风”的错误认识,自觉远离有偿补课。(2)讲清楚治理有偿补课的新要求。特别是“四个一律”的新要求,即凡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或组织有偿补课被查实,一律调离原单位;有偿补课所得钱款一律没收,数额巨大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学校不积极、不主动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对社会反映的本校教师参与有偿补课不查处,或放任在职教师进行有偿补课的,学校校长一律停职检查,情节严重者,调离校长岗位;学校是文明单位(校园)的,建议有关部门一律取消文明单位(校园)称号,停发当年度的文明奖。(3)讲清楚当前整风肃纪的新形势。要让全体教师认识到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问题已经引起中央、省委、市委的高度重视,有偿补课专项整治已被纳入解决群众身边突出问题的重要内容。各级监察委员会成立之后,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教师拿财政工资,传授知识就是在履行公共职责,从事课外有偿补课,就是滥用公共教育权力,变卖公共教育资源,属于一种变相的以权谋私,有偿补课所得是非法收入,是各级纪委、监察委重点查处的对象。让广大教师真正意识到,开展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是教育系统的一种自我保护,刮骨疗毒,猛药治疴,自我疗伤;是帮助广大教师扫除思想上的灰尘、认识上的误区,引导广大教师走正道、避邪道,守纪律、讲规矩,增强不触“底线”、不踩“红线”、远离“高压线”的自我防护意识。教育广大教师要深刻理解组织严管就是厚爱的良苦用心,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用实际行动维护教育形象、维护教师形象、维护学校形象。
构建教师培训大格局
构建集中培训、远程研修、校本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今年,各地各校要重点抓实校本培训,实现校本培训与外出培训、远程研修的有机融合,实现外出培训、远程研修学习成果的校本化,推进研训一体化,遴选一批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融合发展示范校。构建培训学习与规划引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培训学习只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形式。教师要想获得更高层次发展,学校必须指导教师制订个人职业规划,建立专业发展档案,掌握专业发展需求,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探索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总的想法是,强化普通中小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支持中小学校与名师名校签订合作协议,聘请知名专家定期到校指导、开讲座,帮助学校制定规划,对全校教师的教学能力逐一把脉诊断,开出“药方”,跟踪辅导。中小学校为专家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提供帮助,实现合作共赢。继续做好专题集中培训。着力推动教师培训模式创新,构建六大培训专题:(1)加大校长、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培训力度,培育教育领衔人物;(2)加大教科研人员培训,实现高位引领;(3)深入推进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培养拔尖人才;(4)选派骨干教师名师为农村偏远学校送教上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5)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抓住成长关键期,夯实专业发展基础;(6)继续做好国学导师培训、英语骨干教师聘请外教培训、幼儿园园长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等。各地、各校要探索围绕高中生涯规划、家庭教育、教育信息化、心理健康教育等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采取邀请外地专家讲学和本土专家举办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开办教育大讲堂。
培塑名师名校长大情怀
引导名师名校长海量阅读。今年,市教育局将继续为每位齐鲁名师名校长赠送图书,督促阅读。各县市区、各学校也要向本地本校名师名校长提供有利条件,支持名师名校长开展阅读,辐射带动教师全员阅读。资助名师名校长出书。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名师名校长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管理案例,出版个人教学或管理专著,帮助他们从教育教学经验催生出教育教学智慧,升华为教育教学思想,提升名师名校长的影响力。
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名师名校长的研究意识,不论有没有立项的课题,每年或每学期,督促名师名校长自己给自己确定一个小课题,主动研究,激活智慧。争取为名师名校长申报课题开辟“绿色通道”。创设名师工作坊和名校长工作室。总的想法是3年建设一批名师工作坊,打造成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平台;建设一批名校长工作室,建成名校长和未来中小学教育领军人才的孵化地。
推动优课创建大提升
坚持“智慧众筹”。在第一周期全员参与创课的基础上,要有重点的组织教师参与第二周期创课。要坚持“一人创课、众人磨课”的原则,组织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备课,献计献策、智慧众筹,将创课的过程变成教师碰撞智慧、激活思维、取长补短的过程。要凸显“信息化”。引导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有效解决课堂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实现学习的“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要做到“全覆盖”。要覆盖全体学科教师,人人参与创课、晒课、磨课;要覆盖全部学科,每个学科都要建立一批“优课”资源库;要覆盖全部章节,按目录结构编排,便于检索查阅。
探索实习支教大成效
置换培训,可以用师范生顶岗实习,替换在职教师,被替换下来的教师送到高校接受理论学习,充电提升。同时,积极打造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大学是教师学习理论的场所,中小学是教师实践的基地,通过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合作课题研究、名师共享等项目密切高校与地方中小学的关系,各取所需,建立合作共同体,实现共赢。
深入开展实习支教调查研究,组成调研组赴基层学校,就实习支教学生教学、生活、安全等管理情况,以及各地对实习支教教师的需求状况进行专项调研,认真梳理总结实习支教工作经验,摸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吸纳有关意见和建议,形成专项调研报告。
推动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大发展
全市教育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弘扬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为主线,以国学经典教育为重点,从我做起,从娃娃抓起,努力探索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路径,促使国学经典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机契合。坚持广宣传、全覆盖、抓校长、强队伍、重实效的办学思路,深入实施国学经典教育工程,力争把济宁建设成为全国国学经典教育示范区,全力打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儒学实验区,做精做强国学经典教育的“一圈一带一盟”。
“一圈”就是,以孔子出生地“尼山”为中心,周边曲阜、泗水、邹城三县市区的3个乡镇近20所中小学,作为我市国学经典教育圈,着力打造儒学推广新高地。
“一带”就是,根据我市国学经典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同和特点,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形成国学经典教育推广工作带。曲阜、泗水、邹城、汶上等县市努力打造孔孟文化传承体验基地;嘉祥打造曾子思想传承体验基地;鱼台打造孝文化传承体验基地;金乡打造国粹文化传承体验基地,从而形成“工作有主线、基地连成片”的推进国学经典教育的生动局面。
“一盟”就是,推进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大提升。借助国学经典教育联盟这个平台,实现国学经典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使我市国学经典教育联盟校由100所扩展到200所。培养一批“国学经典教育名师”、打磨一批“国学经典教育名课”、打造一批“国学经典教育名校”,培塑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新样板,形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国学经典教育体系和机制,书写国学经典教育推广传播“济宁方案”,分享“济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