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全市经信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全市 ‘项目落实年’动员大会部署要求,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聚焦聚力大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和重点任务攻坚,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努力开创质量效益好、创新能力强、产业结构优、融合程度深、品牌价值高、发展后劲足、安全环保节能的济宁新工业。”市经信委主任周光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周光全说,全市经信系统将牢固树立“大发展要有好项目、快发展要有大项目、全面发展要靠优质项目”的发展理念,集聚优势资源、全力全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年内力争完成工业投资1800亿元。突出抓重大项目推进。集中抓好978个、总投资2794亿元的工业大项目,突出抓好100个重点技改项目、123个省工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和74个省年度技改导向计划项目。全面推行指挥部攻坚和挂图作战体制,强化领导包保、台账管理、专班跟进、倒排工期、督导通报,对项目进展慢、投资增幅低的县市区实行红黄蓝管理。二是突出抓拟建项目开工。对446个、总投资1235亿元的拟建项目,全面了解项目开工瓶颈制约,指导帮助企业逐项排查分析,找准关键症结,积极协调解决,并加强部门之间沟通配合,力促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尽快投产达效。此外,突出抓竣工项目投产。对新竣工投资过5000万元大项目,实行台账管理,每月跟踪调度,根据启动生产所需流动资金、电力负荷、原材料供给及运输、公共设施配套服务等要素进行分类,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尽快解决,确保竣工项目尽快形成新的动能增长点。
周光全谈到,全市经信系统将重点围绕工业新旧动能转换7大重点产业,大力实施“千亿技改工程”和信息产业“6501”培育工程,优化传统产业投资方向,加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加快产业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围绕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化工、医药等传统产业动能转换,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加快数字融合、产城融合、军民融合,切实提高“四新”“四化”渗透力,年内力争技术改造投资突破1100亿元。对列入“6501”培育工程的300个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强化领导包保推进机制,采取专人专班、靠上帮扶、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等措施,加快项目建设。扎实开展“企业上云”行动,加快推进企业基础设施上云、平台系统上云和业务应用上云,组织云服务商量体裁衣定制企业“上云”方案,打造综合性工业云服务平台,年内力争“上云”项目突破1000个。
周光全表示,服务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是经信部门的重要使命和职责。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企为本”服务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下决心抓好“放管服”改革,完善联审联批制、代办制、督办制,简化合并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时效。实施“零跑腿”和“只跑一次”清单制度,落实专人代办制度,革故鼎新,创优环境,让群众来办事“一次就办好”成为常态,让创业者真正享受“保姆式”服务。四是严明纪律抓作风。大力倡树担当作为、务实肯干的良好作风,贯彻落实“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字好干部标准,切实把政治意识强、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深入推进“同业对标、学习武进”活动,全面启动挂图作战机制,严格执行“蓝黄红牌”督查制度。扎实开展“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教育,叫响“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的口号,奋力打开“项目落实年”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