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逊
“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项目落实年’活动,全面推行指挥部攻坚和挂图作战机制,更加突出了项目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充分彰显了‘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的坚定决心,必将在全市上下凝聚起大抓项目、攻坚项目的强大合力。”邹城市委书记柳景武说,邹城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发展的重心放在项目上,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落实上,将“四区同建”、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逐个项目化,并把139项重点项目分解到13个指挥部,明确包保领导、责任部门,挂起作战进度图和作战保障图,确保按时推进、按期完成,以项目大突破、工作大落实带动发展大提升。
柳景武介绍,今年一季度,邹城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3.87亿元,增长6.4%,位列全省县市区第9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3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
柳景武说,下步工作中,邹城市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以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全力全速推进现代工业新城建设。按照“一园一业一所” 工作布局,加快突破6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重点实施综合管廊、隆基大厦等基础配套,利用3至5年时间,建成“配套型、服务型、生态型”特色功能区;与深圳中投顾问联合成立产业研究所,围绕比亚迪产业园、生物医药、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8大产业基地。深化“名企名牌名家”培育工程,推动荣信煤化、太阳宏河造纸等骨干企业加速向200亿级、100亿级企业进军,同步推动珞石科技、硅步机器人等高精尖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裂变发展,打造邹城“雁阵”企业队伍。落实好济宁市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与兖矿集团开展更深层次、更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快实施总投资166亿元的50项技改项目,加快企业公司化改制,力争年内新增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50家、新三板挂牌2家。确保到2021年现代工业新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力争今年创建成为省级高新区,3年创成国家级高新区。二是以对接都市区融合发展为牵动,全力全速推进孟子湖新区建设。主动融入“一核引领、两环支撑、三带协同、四城驱动”的城市发展大格局,加快泗河邹城段综合开发力度,与白马河、幸福河、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等为一体,打造多功能生态体系。把孟子湖新区作为引领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的高点,统筹推进现代新城、魅力老城、品质东城和特色小镇建设,重点突破“双创”园区、万声二期等高端服务业项目,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年内完成凤凰山片区、六中东片区等8大片区棚户区改造8220户,建成“四小”场所13处;加快蘑菇小镇、草莓小镇、上九山记忆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坚定不移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七城同创”,实现城市发展大提速、整体形象大提升。三是以发展“文化+”“旅游+”为抓手,全力全速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在文化大项目上,加快推进孟子研究院新院、伏羲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持续提升政德教育基地建设水平,高水平策划举办好文化交流活动。在生态大景区上,一体推进两孟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实施峄山、邾国故城、邹鲁生态园“山城园”一体开发,大力推进凤凰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十八盘山、莫亭湖等综合开发。同时,加快鲁南铁合金厂片区改造,深化与保利集团合作,壮大演艺、艺术培训、艺术品交易等产业,着力构筑文化繁荣发展新高地。四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全力全速推进邹东生态示范区建设。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深入推进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打造农村三资管理、财务管理、产权交易三大平台,到8月底全面完成895个村的改革任务;大力发展集中连片种养基地、农业园区,力争年内创成省级农高区,3年创成国家级农高区。创建省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完成退耕还林1.8万亩,打响邹城蘑菇和邹东绿色农产品两大品牌。同时,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打造2公里或30分钟生活服务圈。
聚焦高质量发展 聚焦重点建设任务
深入学习贯彻全市项目落实年动员大会精神·专题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