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尹丽娜 纪秀目
“既能休闲娱乐,又能学习法律知识,真不错,为咱区的这项工作点赞。”在经开区郗鉴公园的普法绿地内,漫步于此的刘先生说。
经开区普法绿地位于郗鉴公园内,郗鉴公园规划占地面积1300亩,绿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以东晋著名政治家、“书圣”王羲之的岳父郗鉴命名。郗鉴公园是经开区建区以来打造的第一个“一湾碧水十分秀、清韵流长几多春”的主题性、开放式文化公园,园区分为普法绿地、郗鉴绿湖、休闲广场三大区域板块。
法治宣传教育新阵地
进入普法绿地,入眼的便是大大的法治宣传主题标,主题标的设计主体是船型,船身下面是从古到今历史上所有法字的不同写法,象征着法治落地,船身上的红旗标志,犹如一个飘扬的船帆,整体表达了“法治落地,扬帆起航”的寓意。
普法绿地内共有6个宣传立柱,12个宣传版面,8个法治文化宣传小品。精心挑选了贴近群众生活,通俗易懂的法律常识、法治漫画、名言警句等法治宣传元素。
依托于郗鉴公园打造的普法绿地,是经开区首个法治文化绿地,以“自然与人文相结合,法治与民生相结合,新景观与原有景观相结合”的设计手法,把法治宣传从过去的说教式、灌输式、被动式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鸣、理性思考、自觉接受的形式转化,让群众在悠闲娱乐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一路深入,更多法治元素涌入眼中,宣传立柱上,是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证司法、全民守法”。同时还有一些宣传中国传统美德的宣传画,力求德治和法治同时进行。法治与德治,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和谐,保障社会健康协调地发展。立柱的12块版面上宣传的是“家居安全防御”“保护财产”“反邪教”“远离黄赌毒”“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内容,绿地的周边有一条弯曲幽静的小道,8个法治小品布置点缀其中,主要是宣传普法标语。在园中,三三两两的游人驻足停立,或背手读着雕塑上的文字,或低头接耳交流一番,好不轻松。
让群众乐于知法学法
优美秀丽的园林风景,随处可见的法律标语与普法知识……当优美的生态景观与灵活接地气的法治宣传方式相结合,经开区用这样的方式让当地群众全天候接触法治教育的熏陶,感受不一样的“法治力量”。普法绿地在不改变公园的自然人文景观基础上,融入古今中外众多法律元素,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感悟法治精神,树立法治信仰,学习法治知识,提高法治意识,增强法治素养。
“这种形式非常好,内容也很有意思,让大家在锻炼健身、休息玩耍时,就能了解到法律知识,无形中提升了大家的法律素质,也有利于引导大家知法、用法、守法。”一早,在郗鉴公园锻炼身体的王女士说,休息时她都会看一看周围的法治宣传标语。
将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与公园景观巧妙结合在一起,以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法治思想、法治观念寓意于山石、草木、亭台之中,融入居民群众生活中,让法治文化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得大家在公园休闲放松身心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受到法治文化熏陶。同时,还把法治宣传从过去的说教式、灌输式、被动式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鸣、自觉接受的形式转化,借助文化载体开辟了法治宣传教育新天地。
“在建设法治公园时,我们就希望以接地气的方式对老百姓进行法治宣传。”经开区司法办相关负责人向笔者表示,“法治公园的人员流量大,很多老百姓也喜欢过来走一走,因此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法制宣传栏的内容紧密贴合法治建设动态,经常都会进行更新,我们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让老百姓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