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6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项目落实年动员大会,决定从今年起连续四年持续开展“项目落实年”活动,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等重点建设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对重大项目采取指挥部体制,实行挂图作战,落实“一线工作法”,在全市掀起大抓项目大抓落实的热潮。现将新旧动能转换近期重点建设任务解读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主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研发创新投入不足、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等深层次矛盾和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加快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需求日益紧迫。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号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我市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大机遇。围绕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了挂图作战新旧动能转换指挥部,组建了十大产业、五大支撑“10+5”推进专班;研究制定了《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启动了“一极引领、五区示范、多点突破”“1+5+N”的总体布局,以及“5+5”产业布局;建立了动态管理的“四新四化”项目库,入库市级项目384个,总投资3500亿元,其中57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高标准打造了新旧动能转换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成为加强项目统筹调度,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困难问题的总抓手,形成了具有济宁特点的“路线图”和“施工方案”。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四新”促“四化”,统筹改革、创新、开放三大动力,聚焦园区、企业、项目三大载体,强化服务、人才、基础设施、生态、要素五大支撑,积极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高端化工、纺织服装、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等传统优势产业形成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市,开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持续发展新局面。
总体目标
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
2018年,形成科学有效的新旧动能转换路径和推进体制机制,各项工作全面铺开。
到2020年,形成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升“双轮驱动”发展格局,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到2022年,基本形成新旧动能迭代更替新格局,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到2028年,与全省同步完成这一轮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转高效,产业结构、城乡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活力迸发、动力强劲。
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美丽济宁”目标基本实现,“文化济宁”品牌更加靓丽,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在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
空间布局
按照“1+5+N”布局抓园区建设,形成一极引领、五区示范、多点突破空间布局。
“一极引领”即加快打造济宁高新区增长极。
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资源富集等优势,加快构建“三生交融、六轴跃升、十园支撑”的空间布局,培育高端装备、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3个“千亿级”和信息产业、医养健康、新材料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贯通“三片三廊、四纵五横”城市水网体系,促进产、城、河、人四位一体推进,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国际化科技新城、圣地智谷,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
“五区示范”即发挥任城运河新城、兖州工业集聚区、邹城(邹西)现代工业新城、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示范带动作用。
任城运河新城。以运河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加快建设智慧信息现代物流、高端轻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四个主体产业园,重点发展现代港口贸易、信息制造、新材料、文旅创意等主导产业,打造全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国家级生态智慧新城。
兖州工业聚集区。推动兖州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加快建设颜店工业新城,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集产品设计、检验检测、生产制造于一体的鲁西南装备制造基地和区域新型工业基地、产才融合创新引领区。
邹城(邹西)现代工业新城。整合邹城经济开发区、邹城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园区及中心机电园、唐村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专业园区优势资源,加快构建以高端精细化工、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产城融合示范区。
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发展主线,着力打造六大特色产业园区、三大创业创新基地和一个商贸物流园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打造山东省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鲁西南物流枢纽中心。
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发挥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国家战略品牌和儒家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以建设儒家文化挖掘阐发基地、全国道德礼仪首善之区、国家记忆工程先行区、全国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组织引领国际儒学研究创新中心、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六大战略定位”为目标,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创新、国际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生态文化家园“五大工程”,集中打造南北纵向的孔孟文化轴、东西横向的泗河文明带以及曲阜古城区、孟子湖新区、泗水始祖文化片区等各具特色的九大片区,形成“一轴、一带、九大片区”的文化圣地整体框架。
“多点突破”即集中突破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大企业专业园区)、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医养结合示范省先行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大运河文化带、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区等重点区域。
对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科学规划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双创平台水平,实行“一区(一园)一业(或两业)一所”,每个园区明确1—2个主导产业,建立自己的产业研究所,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支持如意集团、华勤集团、太阳纸业、东宏管业等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园区,量身制定专属政策。发挥好这些重点区域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拓展新旧动能转换新空间。
发展培育五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养健康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在壮大规模、提升能级。重点发展信息制造、高端软件、大数据、信息技术应用产业,突出“四大高地”特色,建设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以华为、软通动力为代表的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高地;以微软、中软国际为代表的山东省软件产业高地;以中兴通讯、中科曙光为代表的山东省智慧城市产业高地;以深圳先进院、诺博泰为代表的山东省智能终端产业高地。
晶导微电子6英寸GPP芯片项目:项目总投资2.2亿元,重点建设年产6英寸GPP芯片300万片的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6亿元、利润8400万元、税金60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700多个。该项目突破国际领先的6英寸GPP芯片生产的瓶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替代高端进口器件,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目前已取得1项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项目建成后,晶导微电子将成为国内前三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研发、生产基地。
盈和电子SMD晶体器件陶瓷底座项目: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年产SMD晶体器件陶瓷底座23.6亿只。项目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10.6亿元、利润2.6亿元、税金82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360个。该项目的建设将使SMD晶振及其基座的国內需求摆脱进口依赖,改变电子陶瓷元器件的国际格局,填补国内无国产化片式金属化陶瓷底座的空白,解决表面贴装(SMD)晶体器件陶瓷底座长期被日本垄断的问题,在批量化生产后3年内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40%以上。
华为山东大数据中心项目:项目总投资21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500平方米以上的华为云计算展厅以及2万平米数据机房,安装1000-2000台机柜。项目采用主流技术,基于云平台和大数据构建统一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整合各类物理和虚拟资源,提供海量数据计算分析能力,满足发展的应用和业务需要。项目建成运营后,经营收入可达3亿元,可年缴纳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税2000多万元,所得税5000多万元。通过对该项目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压强式的投入,华为大数据将确保技术领先性,领跑大数据市场。
高端装备产业重在信息化提升、拓展市场。实施集聚强化工程,发挥高新区引领作用和磁吸效应,面向全国和境外招引优质投资和项目;实施新一轮千亿技改工程,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提升综合集成水平,推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建设和认定一批标杆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壮大工程,引导企业由生产为核心转向基于生产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生产,实现生产与服务融合;实施平台建设工程,依托联诚集团等高端铸造产能,打造高端铸造、热处理、表面工程三大平台;实施补链强链工程,鼓励各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联盟,通过交流与协商形成合力,实现产业链高端化、一体化、高附加值发展。
珞石智能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5.1亿元,建设珞石(山东)智能装备产业园,年产工业机器人约8000台,形成一个以工业机器人本体研发为核心,本体设计、制造、装配、行业集成应用研发等共同发展的工业机器人园区。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2亿元,税收1亿元,新增就业200人。珞石推出的XB系列六轴工业机器人在速度、精度以及协作性能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了山东省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控制软件在高精度、高柔顺性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水平。
轨道交通疏散平台及线缆防护系统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6亿元,新建研发中心和厂房6万平方米。年产轨交专用FRC预埋槽道/盖板250万米、聚氨酯复合轨枕产品1万米、锌塑重防腐线缆支架200万套等。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1.1亿元,上缴税金8100万元,解决就业150人。项目全部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和节能型设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完全替代国外同类进口产品。
汶上海纬动车组制动盘项目:项目总投资4.5亿元,年产动车组制动盘6万件。项目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万元,实现利润1.2,上缴税金6000万元,新增就业100人。研发生产的高速动车组轴装制动盘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制动盘系列产品,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以往“和谐号”动车组国外技术垄断的局面。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在技术攻关、加速产业化。新能源产业,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积极开展智慧储能、智能电网、提高太阳能光电转化率等技术攻关,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利用,抓好国家级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技术基地建设,打造塌陷地光伏发电基地示范样板,积极推进应用太阳能—LED、风光互补等各类新能源照明产品。新材料产业,突出绿色尼龙、针状焦、碳纤维、石墨烯、稀土等重点领域关键制备和应用开发技术,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生物新材料、电子新材料、稀土新材料、金属新材料、建筑新材料六大特色板块。实施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倍增计划,围绕打造延伸新材料上下游产业链,引进一批先进材料生产和应用企业。完善新材料产业协作配套体系,打造区域性先进材料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霞光集团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13.8亿元,配套建设1.5万平方米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年产50万吨生物基木塑新材料规模。项目投产后,年实现销售收入20多亿元,利税约3亿元。该项目的建设,将为社会提供近3000个工作岗位。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00余项,技术国际先进,建成从生物基纤维原材料加工到生物基新型建材的全产业链生物基木塑新材料产业集群,将填补省内空白。
凯赛生物基长链二元酸、生物基聚酯酰胺项目:项目总投资105.8亿元,建设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6000平方米,年产生物基长链二元酸3万吨,生物基聚酯酰胺100万吨。项目建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23亿元,利润12.3亿元,税收10亿元,新增就业1000人。项目采用生物发酵法生产绿色长链二元酸,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属于国际先进技术,PETA 产品具有千亿元的市场空间。凯赛生物具备国家级课题研发能力,将填补我省生物基聚酰胺链条布局空白。
节能环保产业重在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依托兖矿集团洁净煤和环保节能解耦炉具技术,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加快完善清洁煤炭生产和储备配送体系。实施特色基地培育、高耗能行业能效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污染防治、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工厂创建、绿色建筑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等九大工程。重点打造鱼台高效矿用器材、金乡节能变压器、兖州光伏光热组件、高新区塑料制品加工机械、兖州轻质墙板成型机械等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北京大学环保产业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21.5亿元,主要建设北京大学校友企业创新加速器、环保产业园等内容。项目建成后,销售收入可达12亿元,利润1.5亿,税收1亿元。企业的孵化与环保产业相关企业的入驻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预计可解决1000余名职工就业。项目拥有污染土壤原位复合式脱附修复系统、活性炭纳米铁有机污染地下水处理装置等9个专利技术,设计的新型环保装备在土壤修复、污水、大气处理方面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医养健康产业重在资源整合、跨界融合。以济宁高新区大健康产业基地为重点,支持鲁抗、辰欣、希尔康、广育堂国药制药等骨干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聚焦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医药保健、基因检测等重点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和GMP改造。创新医养健康服务模式,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工程,推进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诊疗新模式,支持发展医疗养老联合体,加快建设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先行区和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辰欣药业高端医药制剂项目:项目总投资11.35亿元,建设新特产品生产中心一座,智能化成品中心一座,年产2000万瓶肠内营养混悬液智能制造生产线,年产15亿片抗重症感染药物固体制剂生产线,年产1.5亿软包装输液生产线,年产2亿支冻干粉针生产线,年产5000万支分装粉针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将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1亿元,利税3亿元,新增就业400人。项目实施智能及高端制剂建设,智能化技术装备与产品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将在CGMP国际化制剂车间建设以及医药制剂智能车间建设方面填补国内空白,带动行业制剂国际化及智能化发展。
鲁抗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20.5亿元,规划建设八个功能中心,形成年产半合成类口服原料药1000吨、头孢类冻干无菌原料药680吨、青霉素类无菌原料药110万十亿,兽用原料药6350吨规模。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润2亿元,税收2亿元,新增就业1500余人。项目采用绿色酶法工艺生产,以生物制造为手段,运用基因工程、高通量筛选等技术,发酵生产通过美国FDA认证的大观霉素系列产品和AIV产品以及高附加值原料药材。
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产业:高端化工、纺织服装、高效农业、文化旅游和现代金融
高端化工产业重在集约集聚、绿色转型。提升化工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水平,优化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主攻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精细化工产品,延伸拓宽煤焦化、煤气化下游产业链。加快发展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合成橡胶、生物材料、聚氨酯、生物质能源等高端产品。实施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推广及应用为支撑,提升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促进行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华勤高性能卡客车轮胎及神州高端轿车轮胎项目:项目总投资59亿元,年产200万套载重全钢子午线轮胎和1200万条高端轿车轮胎。项目建成投产后,新增销售收入115.7亿元,利润17.3亿元,税收8.4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项目生产的轮胎质量将达到美国交通部的DOT标准和欧洲委员会的ECE标准要求,能够媲美国外顶级产品,代表中国轮胎的最高水平。
荣信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8亿元,建设10万吨/年粗苯加氢精制、135万吨/年煤炭干馏、18万立方米/时循环流化床气化及煤气置换装置、200万吨/年渣油加氢、20万吨/年蜡油加氢、10万吨/年废矿物油加氢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230亿元,利税32亿元,新增就业2000人。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工艺技术,渣油加氢项目的“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连续重整+异构化+馏分油两段加氢”的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蜡油加氢和废矿物油加氢项目采用的劣质重油两段加氢制备高标准白油成套技术和废机油侧线油加氢蒸馏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阳光科技高端颜料及中间体项目:项目总投资7.8亿元,建设生产车间、仓库等建、构筑物及相关辅助设施,年产3万吨高端颜料及4万吨中间体。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3亿元。该公司生产的2-萘酚、2.3酸、色酚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产能位居全球第一,高端颜料产能国内前三位,进入德国巴斯夫、默克、日本DJC供应链,长期为其提供中间体、有机颜料等原料,出口销售逐年上升。
纺织服装产业重在巩固优势、打造高端品牌。以增强创新、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能力为重点,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支持纺织企业由传统生产型向服务制造型发展,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开发时尚化、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扩大新型面料、高档西服、色织衬衫、时装、童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中高端纺织服装产品供给。完善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链,推广应用“如意纺”等功能性纺织关键技术,建设如意纺织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意设计集成创新平台、智能印染共享工厂,规划建设时尚创意产业园区,创新“互联网+服装定制”、跨境电子商务等新模式,创建自主知名服装特色品牌,建设全国知名时尚纺织智造基地。
如意全产业链智能制造系统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高档西服100万套、高档精纺呢绒面料800万米的生产能力。项目建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1.95亿元,新增利税1.85亿元,将成为国内纺织行业唯一一家集原料-纺纱-染整-服装全流程网络集成的互联网+纺织生态圈纺织服装企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的建设与实施为纺织行业提供了多种产业智能工厂及产业链建设解决方案,通过整合装备制造及软件开发行业,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性的工业体系,对全市乃至全省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现代高效农业重在融合发展、提质增效。以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为目标,完善“城郊、平原、山区、湖区”四大农业圈层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发展绿色粮棉油产业、高效果蔬产业、特色苗木花卉、生态渔业和优质安全畜牧业。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运营好“济宁礼飨”公用品牌,叫响金乡大蒜、邹城食用菌、泗水粉条、鱼台大米小龙虾、微山湖大闸蟹、鲁西黄牛、青山羊等区域公共品牌,打造菱花味精、绿源食品、利丰食品、嘉冠油脂、柳絮淀粉、康泉食品等国际知名企业品牌。实施“良种工程”,构建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育繁推”一体化的推广体系,建设现代种业科技硅谷。培植壮大农业“新六产”,培育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园区型农业,加快建设专业化区域集散中心,整合提升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金乡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27.5亿元,主要建设科创展示与创业创新孵化区、大蒜全产业链精深加工区、智慧服务园与绿色物流区、高效规模种植与生态融合区,包括国际蒜都中心、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农业主题公园、蒜都小镇、现代冷链物流、大蒜精深加工等以及大蒜产业的整体提升。项目建成后,对整合产业园区域的土地等农业资源要素,调整升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与品质结构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幅度提高大蒜产业质量与效益,提高大蒜等产品加工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文化旅游产业重在做强品牌、形成支柱。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融合发展战略和重点文化产业推进工程,积极发展文化休闲、国学培训、演艺娱乐、创意设计、节庆会展、石雕文化、网络影视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实施孔子博物馆央省共建、1917工业遗址广场、中德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关村领创空间、石雕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旅游业,实施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1311”工程,加快建设旅游特色小镇打造、品牌创建、新业态培育、景区提升、交通“快进漫游”构建、研学旅游示范、休闲项目带动、乡村旅游突破八大工程,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快推进尼山圣境、济州古城、凤凰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中华母亲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济州古城项目:项目总投资40亿元,建筑面积154000平方米,主要建设“一核、一环、两轴、三区”,包括古城传统文化展示核、大运河文化体验环、古城休闲度假区、生活配套服务区和运河民居博览区。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1.4亿元,税收1亿元。该项目致力打造极具济宁特色的综合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基地,进一步提升本地旅游品牌效益,发展济宁市特色文明生态文化旅游。
尼山圣境项目:项目总投资27亿元,总规划布局为“一环五区”,分别是环湖主题文化游憩带、儒学圣殿瞻礼区、国际游学营地区、山水书院修贤区、生态农业耕读体验区、国际文化旅居社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2.6亿元,税收1.47亿元,新增就业1000余人。尼山圣境以区域旅游龙头的定位,带动区域旅游联动,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使曲阜市的旅游景点进一步网络化,助推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
现代金融服务业重在做强机构、做大市场。深入推进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做大做强金融机构,重点提升传统金融产业,积极培育新兴金融业态。优化间接融资,建立完善政金企合作机制,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强化对重点领域支持。扩大直接融资,积极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大力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金融服务创新,积极发展养老金融、教育金融、文化金融、旅游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地方金融法人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优化金融业空间布局,打造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产业金融集聚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改革试验区:申报纳入“鲁南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各县市区依托自身产业特点和金融基础,突出特色优质金融服务,拓展金融产业发展空间,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金融产业集聚区:任城区以红星中路、吴泰闸路及周边区域为中心,重点打造银行、保险、民间金融集聚区;高新区以济宁资本中心为核心,重点打造创投、风投、资产管理、金融租赁、融资租赁集聚区。
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产业
荣信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飞机施药防治作业
特色金融服务
如意科技艺术中心暨国家纺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济州古城效果图
■本版照片由记者 刘项清 通讯员 徐长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