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粲
本报通讯员 甘霖 周启山
作为金乡县十七届人大代表和胡集镇祥和家园新村党支部书记,李健常把“群众利益无小事”挂在嘴边,放在心上,落到实处,从村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入手,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实际行动,获得了村民们的信赖和称赞。
一颗公心 抓优群众服务
祥和家园新村属于拆迁村,在搬迁之初,回迁房屋紧张,很多选房排号靠后的群众无法第一时间上房。在选房前夕,李健连夜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号召村内党员坚持只先选一套现房,优先保障每家每户都能够得到住房保障,而且他把自己的所有排号让出,在所有群众选房后才选择自己的住房。为使村民尽快适应社区生活环境,他积极联系通讯、有线电视等部门对社区内宽带网络进行整合升级,网速提升1.5倍,解决了近400户村民对现有网络电视的需求。针对居民发送快递及取件不方便的情况,村两委设立快递代收点,交由村民承包管理,每天收发快递300余件。在面对内涝、环境差等难点工作中,动员全村20余名党员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10余次带领党员干部冲在一线,组织排涝、机械操作等专业技术人员赶到现场昼夜奋战,将群众的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李健严格执行“一推两选”、公示、票决、责任追究、全程纪实等做法,严把党员入口关,真正将农村优秀人才选拔到党的队伍,自2014年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村里共发展4名年轻党员,吸纳7名入党积极分子。他坚持做到“四个一”,即说好每一句话、办好每一件事、接待好每一个服务对象、做好每一天工作,使本村的整体工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树立了良好的村干部形象。
一颗恒心 抓实群众口袋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李健不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目标,先资金输血,后项目造血,动员群众将资金变股金、让农民变股民,让每一位村民都实实在在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开创了主导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持续增收的新局面。
2006年,李健开始涉足物流运输行业,经过多年的积累,于2014年成立了物流公司。2015年10月,他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65万元精准扶贫基金,并对贫困户每年提供分红,目前已分红30余万元。同时,鼓励村民以股份形式入股公司280多万元,并利用消费贷款撬动500多万元购买了10辆新能源天然气车,并承诺村民每年最低可获得25%的分红,四年本金翻一倍,截至目前已经分红330多万元。现在全村共有大型运输车100多辆,还组织亲朋好友投资购买了600辆货运车辆,共同合法经营,按投资额统一分配利润,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创造了1000余个就业岗位,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难问题。
2019年,为了更好发展本村集体经济,通过党支部和全体党员会议研究决定,采取“支部+企业”模式,购买72辆半挂牵引车发展壮大本村集体经济,村集体占股25%。目前已经购入50辆东风天龙,预计2020年年底72辆车全部运营,每辆车每年收益5万元,每年给村集体增收近100万元,带动发展社会效益超过2亿元。
目前,项目第一次分红庆典于今年7月23日圆满完成,共计拿出6万元为全体村民发放福利,并以此为契机设立“村企助学金”办公室,针对贫困户学生以及大学学费进行5000至10000元不等的资助。
一颗暖心 抓美群众生活
高标准建设美丽社区,必须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整体素质。为此,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李健积极推进全村精神文明建设。
他积极引导村民开展以比收入、比和谐、比卫生、比孝顺的“四比”活动,每半年评比一次“好媳妇”、“好婆婆”和文明户,每季度评比一次院内外环境卫生,促进了村文化建设。为净化社区环境,他依靠本村集体资产经营,组建了社区保洁员队伍,由村集体出资,每人每月发放补贴工资2000元,优先选择有责任心的本村困难户参加社区建设工作,确保社区环境卫生的同时,也为本村创造劳动岗位。为进一步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他申请整合财政资金,优先把社区北面的污水池塘清理干净,并设置围栏保护起来。为杜绝村民农机具乱停乱放问题,在社区东部划分出1000平方米作为社区内的农机具存放点,购置一批禁止乱丢乱放垃圾的警示牌,购置垃圾桶,做到每栋楼都有垃圾存放处。
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李健一直没有忘记刚当选时的承诺,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期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人生价值,团结带领父老乡亲,走上了村强、业兴、民富的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