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烧“前线”亮身份 ■本报记者 鲍童 通讯员 乔志宇 芒种时节,鱼台西部的李阁大地上一片繁忙景象。广袤无际的麦田里,一辆辆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不停,轰鸣的马达声好似一曲劳动者的赞歌,正吹响了一曲干群齐心协力冲向“三夏”工作第一线的集结号。在田野间、在沟渠旁、在禁烧值守点上,都可以看到“红马甲”党员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在李阁镇史庙村,一提起老党支部书记马秀清,没有人不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正是这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大娘,每到夏秋季节开始秸秆禁烧工作时,都会和自己的老伴一起亮出自己党员的光荣身份,让群众看见党员履职尽责的行为,最终要出来一个党员引领群众共同守卫蓝天白云的好结果。今夏也不例外。这对党员伉俪像往常一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那一身印着党员志愿者字样的“红马甲”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 “今年我和老伴儿一起穿上了党员志愿者的‘红马甲’,俺们俩老党员坚持在禁烧第一线,就得起到这个带头引领的好作用,请组织放心,我们的身体还硬朗得很哪!”马秀清看着老伴儿朱传瑞说道。每天一早,朱老就会推着马秀清从村西头地块一路看到村东头地块。虽说史庙村是个大行政村,总共有5个自然村组成,可是两位老人从未间断过巡逻。村民对禁烧工作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家家户户也互相监督着,这着实和这对党员伉俪志愿者的引领作用密不可分。 禁烧工作,宣传先行。“‘三夏’号角吹扬,禁烧战役打响;全镇四万人民,守卫蓝天为上……”这正是许庄村老党员于建记近日所作的《禁烧三篇》中的节选。 “那位就是老于同志,咱村爱好文学的老党员,更是咱们‘微观鱼台’公众号的铁杆粉丝!”顺着许庄村党支部书记魏玉龙手指着的方向,记者看见一名坐在轮椅上、头戴鸭舌帽的“禁烧巡查员”于建记,只见他右臂上带着禁烧巡逻的红袖标,身上同样穿着鲜艳的红马甲,自己正在熟练地操作着轮椅方向杆,穿行在大大小小的田间地头上。 老党员以身作则,年轻党员们同样也毫不示弱。走在郭庄村的进村主干道上,两侧麦地里的联合收割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而在每一台收割机的视野范围内都有一名身穿“红马甲”的“追机者”。 “为了保证机收后小麦留茬高度达到标准,我们组织青年党员成立监督小组开展‘追机行动’:一是确保留茬高度不高于10厘米,二是防止过高的麦茬引发火点,再就是也为夏种夏播提供好的条件。”郭庄村党支部书记郭朝文介绍说,“你看,那个穿‘红马甲’的青年就是咱村的村主任郭海旺,他就是这个夏收监督小组的组长。” “‘两学一做’争当志愿先锋,知行合一竞为服务模范。为全面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村党支部‘评星定级创优’工作,我们以‘红马甲’党员志愿者引领夏季秸秆禁烧工作作为开展‘弘扬稻改精神,争做干事创业排头兵’活动的有效载体,通过党员在各个工作的第一线敢于‘亮身份、见行动、要结果’,持续推进我镇‘红马甲’综合引领党建示范区创建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李阁镇党委书记李群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