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文车 王婷婷
本报通讯员 李书航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备感振奋,备受鼓舞。”金乡县卜集镇党委书记曾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归根结底是要让农民富起来。”
“作为典型的农业镇,卜集镇农业的分量占据较大比重。虽然卜集镇农业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正在展现前所未有的活力,但距离全面振兴尚有距离。围绕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将把推进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提质提效作为发展目标,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民富。”曾黎明充满信心地说。
近年来,卜集镇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先后投资9000余万元,持续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8.1万亩,筑牢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去年启动的以殷李、闫庄为中心的4000亩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区和以许桥、满庄为中心的5000亩连片高效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农业双区”建设,将为实现卜集农业更高效、农民更富裕提供样板。
据曾黎明介绍,以闫庄香瓜、许桥青瓜、金乡雪桃等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产业,亩种植收益达3万元,比传统农业种植高出近2倍。卜集镇积极引领,镇域西部万亩辣椒基地,西北部雪桃基地,东北部青瓜、稻米基地,中部圆葱、葡萄基地和东部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五方特色种植产业格局初见成效。随着规模不断壮大,金乡雪桃、许桥青瓜、卜集圆葱、周集辣椒等卜集名特优农副产品品牌将叫得更响、卖点更多,农业产业效益将进一步提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者缺一不可。近年来,我们下大气力对镇村环境进行了整治,美丽乡村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曾黎明自豪地说。
卜集镇先后完成卜集社区一期、二期两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商住综合开发,在全县率先建成拥有500余个固定和临时摊位的润达商贸市场和卜集镇农产品交易市场并投入使用。完善城镇配套路网,完成公园路、民康路和三八路提升改造工程。投资2000余万元,围绕下水管道铺设、墙壁粉刷、绿化美化、仿古墙建设、汉阙和牌坊安装、三十六计文化栏等六大方面改造提升,驻地居住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今年以来,卜集镇全面实施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制机制。农村改厕工程步伐加快,今年内将再改造6000余户,实现农户改厕全覆盖。加快“农村道路网格化示范乡镇”建设步伐,硬化道路40万平方米,不断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以创建省级“森林乡镇”为契机,实施绿化6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5.5%以上。同时高标准打造纪庄、满庄等6个村的三八路东段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进一步提升孙瓦房、辛王寨等6个村的县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高标准提升镇驻地及周边商业街、民康路等主要干道,真正为百姓打造有记忆,会呼吸,显活力的幸福宜居家园。
“未来的卜集,不仅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还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能够安放乡愁、体味乡情的地方。镇党委一班人也达成共识,乡村经济发展了,文化不能荒芜。只有繁荣乡土文化、留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才能为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精神保障和文化支撑,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曾黎明满怀憧憬地说。
卜集镇高度注重文化建设,通过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施、有队伍、有活动”,筑牢了全镇群众文化生活的基础。高标准建设1.2万余平方米的镇级文化广场一处;组建广场舞队26个、秧歌舞队8个、庄户剧团5个,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每年送戏下乡200余次,弘扬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挖掘村民中的“四德”典型、“卜集好人”,采取“学习+讨论+宣讲”等方式,切实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王杰精神等宣传到千家万户,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近年来,我们突出问题导向,聚焦补齐短板,将脱贫奔小康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曾黎明介绍说,“下一步,卜集镇将不断加强为民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党建示范片区提档升级,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强化民生投入,借助‘富民生产贷’和镇级光伏产业项目分红资金,增加贫困户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同时办好涵盖医疗卫生、学生教育、社会治安等在内的为民所办‘十件实事’;加大政务微信改革,新增网络咨询、网上代办、微信矩阵等内容,力争将‘零跑腿’和‘最多只跑一次’落到实处,把民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办到急需处,打造‘质量民生’,全力加快农业富民步伐,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