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以“致新谋远 服务先锋”为理念,以“共产党员先锋岗”创建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注重典型引领,确保放管服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争当业务先锋,简政放权让群众少跑腿
党员干部主动学习,认真钻研放管服改革政策及专业知识,提升政治业务素质,争做行家里手。严格执行有关政策,集中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1项,承接或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事项36项,其中,下放管理层级18项审批事项,市级承接18项审批事项。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享有市级行政审批权限。切实做到“能下放的全部下放,不折不扣地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2018年1-4月份,全市审批核准备案项目1484个,其中市级审批核准备案项目31个,仅占2%。将市发改委承担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集中窗口办理,所有审批事项全部实行网上审批流转,切实做到“窗口之外无审批”。窗口党员主动与办事群众结对服务,不断了解群众需求、优化服务质量,营造“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齐”的良好政务服务环境。
争当效率先锋,精简流程让审批更高效
认真执行“并联审批、容缺办理”, 做好“三并行”工作,将市发展改革委承担的可研(申请报告)审批、节能审查、招标核准3项审批事项同步受理、并行办理,审批用时由“3-3-1”工作日变为最多“3”个工作日,审批时限大幅压缩。稳步推进“打包式立项”,对于年度内同一主体、工程内容相近的项目,通过打包立项,将项目单位过去需提交的多份请示、申请报告等材料简化至1份。积极开展“双评合一”,对需要委托中介评审机构对项目及节能报告进行评审的项目,采用综合评审的模式,合并进行,节省财政预算支出的同时,大大压缩了立项审批周期。实行外商投资项目“容缺受理”,结合放管服改革整体要求,对于外商投资项目,在项目单位已经进行节能、环评编制工作暂未取得批复、作出相关承诺下的前提下,先行受理。严格兑现“最低限时、公开透明”,对审批项目进行严格审查的同时,切实做到人性化审批、高效率服务,将项目审批和核准办理时限由法定20个工作日承诺为3个工作日,项目备案由法定3个工作日承诺为1个工作日,招标方案核准由法定20个工作日承诺为1个工作日,节能评估和审查由法定15个工作日承诺为3个工作日,承诺办理时限均比法定时限缩减60%以上。2017年审批核准备案投资项目98件,平均用时不到2个工作日,审批时限较流程再造前再缩减30%以上。
争当服务先锋,“互联网+”让办事更便捷
坚持“党员就在一线”,叫响“有困难找党员”口号,佩戴党徽、设立党员公示牌,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工作职责,亮出责任清单,在服务放管服中践行承诺。创新开展“互联网+大数据+政务”,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移动APP终端等科技手段,打造备案制项目全部“网上申请、在线服务”,其他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最多跑一次”名单,推行网上预审、快递送达,真正“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围绕建设“信用济宁”战略,推动平台建设、数据归集、双公示、红黑榜、联合奖惩,不断完善国土、住建、公安等部门数据共享,向省信用平台共享数据1800万条。通过国家级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打破了各单位间的“信息孤岛”现状,实现了数据信息横向联通部门,纵向贯通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审批部门还可以实现对审批项目受理信息、办理过程、办理结果等数据进行实时、全程和自动监控,使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审批进度“全天候”在线查询。通讯员 孟凡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