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赵磊 刘颖
“拓宽了3000米的路,疏通了6000米的沟渠。”日前,在鱼台县召开的第一书记工作现场观摩会上,县农业综合开发办驻王鲁镇闫村第一书记刘强说:“践行稻改精神,争做干事创业排头兵,我们基层干部要勇于冲在一线,干在实处。”
当天的现场观摩会上,来自鱼台县的60名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交流,全方位展示驻村工作成果,达成了扎根基层、服务农村、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做干事创业排头兵的共识。目前60位第一书记围绕抓党建促脱贫,协调各类帮扶资金157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96个,引进集体增收项目8个,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留守儿童1980人次,发放慰问金9.5万元。
为凝聚全县上下谋发展、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持续掀起建设“四宜”新鱼台热潮,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基础上,鱼台县以“居弱图强、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稻改精神为主题,围绕工业立县、品牌兴农、城建提标、文化复兴、党的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组织开展“践行稻改精神,争做干事创业排头兵”活动,真正使稻改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鱼台大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70岁的鱼台县李阁镇房庄村退休村党支部书记李忠厚,虽然已卸任多年,却一直发挥着一名老党员的余热。上世纪六十年代,鱼台县开始实行稻改,他还不到二十岁。现在,他把当年挖河修渠建排灌站的亲身经历,变成了一堂堂精彩的宣讲课。年高体弱的他毅然加入义务宣讲团,将稻改精神带进机关、学校课堂、企业车间,让更多的干部群众,重温本土那段激情澎湃的干事历程,体味那段峥嵘岁月的精神力量,不断汇聚新时代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像李忠厚这样的义务宣讲员,在鱼台县还有很多,这其中除了有老支书、老党员外,还有农技专家、致富能人、先进个人等。该县不断扩充宣讲队伍,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党的好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
在青岛打拼多年的李小刚,放弃了一年60多万的收入,于2011年回到家乡王庙镇古李村。他筹资100多万元,流转土地20多亩,建起了厂房,并成立了大学生创业联盟,致力于打造“绿色农业王国”,专业生产、网上销售杂粮、鱼台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如今,他的特色农产品已畅销全国近30多个省市,年销售收入达1000多万元,带动周边800多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敢为人先,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争做干事创业排头兵的内在要求。”李小刚说。
在“践行稻改精神,争做干事创业排头兵”活动中,鱼台县涌现出一批来自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其中,有为老年人免费理发的青年志愿者,被称为“爱心保姆”的姜艳侠;有特殊病患者的守护神“赤脚医生”郝艳超……
创建省级文明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食品安全县、省级森林城市“四城同创”,开展“不忘初心,做忠诚担当党办人”“践行稻改精神,彰显代表风采”“做守纪律讲规矩的纪检监察干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鱼台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该县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说:“作为新时代鱼台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担当、艰苦奋斗,为宜业宜居宜游新鱼台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