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25日
首页
第06版:

秧板田

田守勇

春末夏初,正是割麦种稻的季节。因为靠近运河的缘故,而且又在河堤上挖渠引水并修建了一座排灌站,所以我们村子的田地大多数是水田,夏秋时节以种植水稻为主。

每一个种植水稻的村子,都有一块专门用以秧稻苗的田地,我们那里叫作“秧板田”,一般地块儿不大,而且地势相对低洼,方便灌水,一条或数条水渠通往干渠、河流或者其他水源。我们村子的秧板田集中在村西公路西侧偏北,与邻村西正桥的地搭界,是距离村子比较远的一块地。

秧板田最忙的时候,是春末秧上稻苗,至初夏拔秧栽稻之时。秧苗之前,村里的排灌站把运河里的水抽上来,融进了冰雪的河水,在闲了整个冬季的沟渠里欢快地流淌,汩汩滔滔流进秧板田里。各家各户都有人扛把铁锨,到秧板田里灌水,在自家田埂上挖开进水口,就蹲在地头看水流打着滚儿、翻着花儿流进地里。

开始秧苗前的大约一两周时间,用砂缸、木桶之类的家什稀释了石灰水,把精选的稻种泡进来,再用塑料布严严实实封住口,麻绳一圈圈地缠住了,唯恐渗进空气。过不了几天,稻粒的一端就会顶出嫩黄发绿的牙尖儿。这几天农家人也闲不住,把堆在村里村外的粪堆扒开、晒干、敲碎,支起筛子一遍遍地筛,拣去石子砂砾。沤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粪肥筛成粉面状,装进袋子里,码在自家过道下面避雨的地方,然后到秧板田里整板儿。所谓整板儿,就是在地里整出一条条大约一米多宽的平面,我们叫做“稻板儿”,长度以自家田地的长度为准,板与板之间是窄窄的水沟,以利于田间劳作,例如施肥和拔草。

每年都是在五一这天,几乎全村行动,汇集在秧板田这块方寸之地,开始秧稻苗。去秧苗的时候,把筛好装袋的粪肥和发了芽捞进竹篮的稻种一并带到地里。秧板田里人头攒动,田间小路上横七竖八的自行车、地排车、粪肥袋子、农具和水盆。每年五一放假回家,正好能赶上秧稻苗。

先把整好的稻板儿再加工一下,敲碎土坷垃,用铁齿耙或者木锨把稻板儿推平抹平,两个人站在稻板儿两边的水沟里,俯身按住一块木板在稻板儿表面来来回回地推拉,直到泥浆覆盖整个稻板,齐崭崭的平。然后把稻种撒到板面儿上,要均匀,不能片片搭搭,自家地里撒多少稻种,农家人心里最有数,过多过少都不行。撒好稻种,用木锨把板面抚平,把稻种按进泥中,又不能太深了,接着再挎着篮子或抱着袋子,装上粪肥,用手撒在板面儿上,薄薄地摊上一层,既是施肥,又可以避免鸟雀把稻种当食物啄了去,所以粪层摊得要厚薄合适。最后就是灌水,因为整地撒种的时候,地里的水多少要适中,要刚刚漫过平整好的稻板儿,过大不便于整板,在板际之间的水沟行走时,激起的水花会把撒好的稻种冲刷掉;太小了整板时泥块会粘在农具上,也拔不动腿,费劲儿。如果水多,还要排水,甚至拿了水盆,一盆盆向外刮水。给地灌水并不是简单挖开一个口子,让水肆无忌惮地流到地里去,而要讲究水量的适宜。等一切做完了,再放水进来,让水刚好漫过秧板儿。

秧好了稻苗,大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到地里看一眼,关键是看看苗如期出来没有、出齐了没有,看着稻苗齐刷刷地钻出水面,叶片由黄而绿,一片两片渐渐增多,逐日长高,迎风摇曳,压在心底的石头才算彻底落下来。

这只是我把以前劳动经历的场景剪裁下来,其实从种水稻到吃上大米,秧苗只是一道最初的工序而已,但就是这样一个农活儿,需要种田人的耐心和细致,像对待婴儿的精心呵护,又敬畏而虔诚地不违农时。仔细想一想,哪一项农活不凝聚着农家人的细心?

2018-05-25 田守勇 1 1 日报 content_551570.html 1 秧板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