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涛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之所以定在这一天,是因为第二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人们以此表明决心,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乱弃烟头更不文明,这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今天,必须进一步严管公共场所吸烟不文明行为。
我国早就出台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其中第18条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客观地说,吸烟是一种遍及全世界的社会现象,对健康的危害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尽管吸烟有害健康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我国公民对烟草危害的认识还普遍不够。据一项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在家中和公共场所受二手烟危害的比例分别为43.9%和55.8%。而且,每年都有不少青少年加入烟民队伍,现状令人堪忧。拒绝香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要做到让更多人远离香烟的危害,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多管齐下,把治理公共场所吸烟作为一项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治理公共场所吸烟不文明行为,首要做好日常的宣传引导,让广大市民明白吸烟的危害,自觉减少或拒绝吸烟。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宣传引导,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严防香烟对青少年的侵袭。同时,要发挥部门单位及社区文明劝导员、志愿者的作用,加大媒体曝光的频次和密度,从而有效遏制公共场所吸烟、乱扔烟头等不文明行为。
拒绝香烟,从我做起。只要我们切实提高对香烟危害性的认识,采取严格的措施,吸烟有害健康、吸烟不文明这一观念一定会深入人心,“世界无烟”的愿景也定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