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赟 刘本登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嘉祥县满硐镇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政治担当,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工作为抓手,积极开展“对标学标达标”活动,统筹全镇力量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办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创新发展理念,突破惯性思维。3月至5月,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镇党政班子成员、镇直各部门负责人、村“两委”成员、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和企业代表赴兄弟镇街和肥城、宁阳等先进地区学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并及时召开全体机关干部和村“三大员”会议,分享学习心得体会,使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明晰思路,认识到发展集体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全体干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同时,组织各服务区、各村全面摸底村内闲置土地、合作社、产业项目等重要事项情况,研究制定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规划》和各村《2018年集体经济发展计划》,成立了由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攻坚小组,由村班子成员和普通党员带头,突破“等、靠、要”的心理,充分解放思想,率先参与土地流转、边角种植、参加合作社等各项活动。
提高土地利用,增加收入来源。鼓励引导村集体、合作社、种养大户采取保底分红、反租倒包等方式,加大土地流转范围;利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沟路渠边等闲散土地发展边角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徐北村以党支部为引领,以嘉祥县乡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今年已集中流转土地800亩;通过沟路渠整理,新增土地12亩,新增土地归集体所有,一年能增加集体收入8000余元。利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沟路渠边等闲散土地发展边角经济,由村集体出资购买树苗、集体栽植、集体统一管理,和农户五五分成,目前已种植树苗3000多棵,到2020年将实现集体收入1万多元。
发展产业项目,助力精准扶贫。盘活村集体所有的机动地使用权、“四荒”资源和其它闲置资产的土地资源,采取土地入股、场房入股、提供投资土地等措施,把荒山承包、招商办厂、光伏发电等项目与发展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以发展生产和农民增收促脱贫为核心,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更好开展。徐北村以村集体出资,在空闲地上建设厂房,通过招商引进御铭服装有限公司,租赁厂房给该公司,实现集体年收入2万元,并以招收务工人员的方式,帮助15户贫困户就业,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挖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通过各旅游项目的挖潜和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引导徐中、南武山东村、韩沟等村,深度挖掘各类文化旅游特色,发展传统文化游、民俗游、观光游,增加村集体收益。以政德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曾庙为抓手,深入开展政德教育,积极举办海峡两岸曾子文化交流会,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品味和影响力,充分发扬曾子孝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目前,正在打造曾子旅游文化区、韩建故里生态园和关山景区等旅游项目。
强化“三资”清理,减少资产流失。强化资产资源清理清查,规范各类承包合同,促进村级“三资”高效经营、保值增值。镇党委政府带领村班子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三资”管理实施方案,规范管理,有效监督,使村级集体资金、资源等“三资”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轨道,建立了台账,充分做细、做实资产清理。今年通过依法规范荒山承包合同,重新发包,可增加全镇集体承包费收入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