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刘祥鹏)今年以来,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产业扶贫、精神扶贫同步推进,为精准扶贫注入强大动力。
该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加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土地流转力度,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土地流转收益和就业务工收入,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实现一份投入双重效益。同时,依托骨干企业,分别在疃里镇、马集镇示范片区内建设一处“扶贫车间”,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两大重点,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有长效增收渠道,对有劳动能力的帮助提供项目、参与生产、安排就业,对不能劳动的贫困人口通过资产收益等方式进行帮扶。
该区着力改善贫困户生活居住环境,提升贫困户家庭生活面貌,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对贫困户存在漏雨等情况的房屋进行修缮、对室内外地面进行平整硬化、实施旱厕改造、开展“清洁庭院”活动等,切实提高贫困户生活质量。把精神扶贫摆在首要位置,发挥文化滋养和精神支撑的作用,动员和帮助贫困户转换思想,着力摆脱精神贫困,大力宣传新时期扶贫精神,避免“贫困循环”和“福利陷阱”,唤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斗志。同时,通过送政策下乡、印政策漫画,用身边的脱贫典型事迹教育群众、开导群众、激励群众通过辛勤劳动稳定脱贫,营造光荣脱贫、勤劳致富的氛围,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双丰收”。还根据贫困户技能需求、发展意愿等,开展实用技能免费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素质能力和脱贫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