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梁山讯(通讯员 曹月娥)水泊街道着力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建立村级后备干部“3+1”培养机制,提升农村党组织活力。
三项标准,一个机制,确定培养人选。一是坚持从讲政治、有知识、会发展、善服务的年轻致富能手和复转退军人中择优选拔。二是严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和村党组织决策部署、工作要求,同时具备较强主动参与村级治理、发展、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年龄在45岁以下,通过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等方式,以每村不少于2人的计划要求共选拔38名后备干部。
三大工程,一个机制,夯实培养成效。一是开展“成长工程”,每季度举办一次后备干部培训班,邀请名师授课,街道党工委书记讲党课等。每个月初开展一次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思想汇报和意见建议,及时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难点问题。二是实施拉练工程。引导后备干部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干部与后备干部做好“传、帮、带”。三是建立双向培养机制,把后备干部选拔和发展党员工作有机结合,优先从后备干部队伍中发展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