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雷 刘敬胜 李霞
蟹池一个连着一个,水清澈见底。池岭上种了核桃、苹果、山楂、梨等果树,整齐葱绿。芦苇、荷叶、苲草稀稀疏疏,点缀其间。五月,走进微山县昭阳街道猛进村,便能看到一幅生机勃勃,云淡风轻的原生态美景。
“作为一个湖中渔村,我们要实现振兴,必须依靠生态养殖。”猛进村党支部书记闫成武介绍说。
养什么?怎么养?是闫成武遇到的最大问题。最开始,村里的鱼池都是散养的,而且养殖的都是四大家鱼等传统鱼类,越来越挣不到钱,经济效益也越来越低,甚至有一些鱼池都荒废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闫成武带领村两委班子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之路,在阳澄湖等大闸蟹养殖区调研后,立志要做微山湖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2012年开始试着养殖大闸蟹,经过失败,再开始,再失败,再开始,到成功,2013年成立湖韵渔业庄园和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山东农业大学教学“联姻”,建设大闸蟹研究基地,研究微山湖大闸蟹和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一点点摸索,一点点积累,如今已形成微山湖大闸蟹养殖区2400余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区800余亩,核桃、苹果等经济果树1万余棵的复合种植养殖区。猛进村也成为微山湖大闸蟹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咱们生在微山湖,长在微山湖,一定要保护好这片湖水,让水更清澈。所以,我们在养殖微山湖大闸蟹时,也要实现我们的绿色生态化发展。”闫成武说起生态保护非常兴奋。
2017年,微山湖韵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功研制CBM高效复合菌。此菌种用池塘水稀释、泼洒后能起到净化水质、调整肥水和维持水体菌相平衡的作用,通过使用复合菌,彻底解决了渔业养殖对微山湖环境的污染,大大提升了微山湖大闸蟹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为避免南方蟹苗不适应北方气候,与微山县渔管委相关科室联系,建设50余亩蟹苗孵化池,研究适合微山湖水质的蟹苗孵化技术;加大投入力度,研究螃蟹越冬暂养技术,把螃蟹的销售时间延长到春节;研究南美白对虾、鲑鱼和中华绒螯混养技术,有效利用养殖空间;同时采用塘上种植核桃、苹果、山楂,塘下养殖技术,一系列生态养殖新技术的研究成功和投入使用,不仅使每亩鱼池比传统养殖收入提高2000余元,而且让“微山湖大闸蟹”的牌子叫得更响了。
“我们在产业振兴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把村庄建设得更美,让村民在家门口致富,记得住乡愁!”对于将来的生活,闫成武充满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