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浏览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则“万元奖金等你讲述运河故事——中国首届运河故事非虚构写作大赛即日启动”的消息,颇觉欣喜。因为在笔者的记忆中,这种文学活动近年来似乎越来越少了,特别是还拿出万元来,对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奖励。这对于日渐萎缩的文学市场来讲,应该会像一针兴奋剂,多少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吧。当然,万元并不是给一个人的,而是要分给一二三等奖若干人的,这样算起来,实在不算多,但其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近来抱怨奖金少的新闻还真有一件。据报道,4月27日,西湖大学举办方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对外宣布,正式面向全球启动“西湖大学形象标识征集活动”。该征集活动将设立一、二、三等奖及最佳人气奖。一等奖1名,奖金10000元(含税);二等奖2名,奖金5000元(含税);三等奖3名,奖金3000元(含税);最佳人气奖3名(初审入围后经网络票选产生)。没想到,消息一经公布,便引来一些人特别是设计师的吐槽。有设计师反复数完4个0,怀疑说,“主办方是不是马虎,少打了一两个零?”。业界有人表达的预期是,像西湖大学这种全球最高科技的学校,应该是“10000元比特币”。因此,对于这个奖金设置,有人批评主办方对设计不重视,有设计师表示“懒得打开电脑”。更有知名人士呼吁“设计界应该抵制这种践踏设计价值的行为,设计师不去应征,评委拒绝评审”。
可以说,西湖大学从筹办建校到今天,其关注度就一直居高不下。如施一公离开清华大学担当西湖大学校长,如媒体曾报道,在杭州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施一公曾放出豪言“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不过据官方报道,他们已经辟谣!但不管真假,西湖大学吊起了很多人的胃口无疑是确实的,难怪此次征集大学标识招致来不同的声音。据了解,西湖大学背后有庞大的财团支持、有雄厚的资金支撑,理论上不缺钱。大方点,10000元征集形象标识,后面加1个、2个0,西湖大学应该不成问题。也许,在一些设计师们看来,与以往的设计比赛相比,1万元的奖励的确有点寒酸。
吐槽是大可不必的。付出劳动,获得报酬,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人家拿多少钱征集,也是人家的事,你觉得自己的价值大,该费用体现不出自己的劳动,大可不必去应征。就如一位论者所说,西湖大学征集形象标识的意义不仅在于专业比拼,更在于文化创意,有着巨大的公益价值,不能只盯着奖金,还应该意识到其中蕴含的一些其他含义。我们知道,北京大学校徽是由鲁迅设计的,具有“三人成众”意象、“北大肩负重任”寓意,曾被刘半农戏称“哭脸校徽”。现在的北大校徽虽有修改,但基本元素仍旧沿用鲁迅的设计。由此,北大因鲁迅的设计为荣,鲁迅以为北大设计校徽为幸。而西湖大学征集形象标识,无疑是对学校精神和文化的定位,也是对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提炼与凝聚,其巨大的精神文化价值远不是万元奖金可以承载和展现的。因此,对于西湖大学征集形象标识,设计者们还是应该站在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看待和评价,积极参与,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特色作品,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
总之,价格并不等于价值。对此,我们都应该是懂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