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雪梅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近年来,共青团济宁市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开拓创新,为推动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贡献了青春智慧和力量。
在团结引领青年中照亮青春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分级举办各类辅导报告会、学习座谈会、交流研讨会、建言献策会等160余场次,直接参与青年3.5万人次。以新中国成立65周年、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我的中国梦”“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500余场次,激发青年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六进”“中华诗文诵读”等活动,成功承办团中央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和团省委齐鲁学子青春国学荟,建成开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馆,努力探索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思想引领中的新路径、新方法。
在济宁跨越发展中绽放青春
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服务青年相统一,深化实施“服务科学发展青春建功行动”和“助力县域科学发展工程”,举办青联委员学习培训班、观摩会、项目对接会,覆盖青年企业家、创业青年2000余人。加强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聘请市青企协顾问10人,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等课题开展青春分享汇活动。引领青年创新创效,深化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创建示范活动,涌现出各级各类青年岗位能手500余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25个,省市级青年文明号600余个,省市级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120余个。
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举行“青春绿色行动·共建美丽济宁”青少年义务植树、“小手拉大手·共筑碧水蓝天”等活动,启动实施“河小青”助力治水攻坚行动,创建省级青少年绿化基地11处,义务植树20余万棵,绿化面积1000余亩。围绕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部署,全面推进“青春志愿行 共创文明城”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争取上级资金215万元,新建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站23个,筹集社会资金建设17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组织青年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春运服务等志愿服务,累计服务5万人次,服务时长达14万小时。
在关爱青年成长成才中书写青春
大力实施青春创业行动,成立济宁市青年创业创新联盟,连续举办四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扶持青年创业项目137个,推动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1.26亿元。开展“万家企业电商培训”、农村青年电商培训、青年职业技能培训、金融知识培训等活动200余场次,培训人员30000余人,发放就业创业政策明白纸、政策汇编等50000份。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42个,实施“千校万岗”就业精准帮扶行动,开设青年专场招聘会,鼓励优秀创业青年、企业家吸纳困难青年就业,提供工作岗位1000余个。
以“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持续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30000余名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科技扶贫、支教支医等活动。深化开展青联委员“点亮微心愿”“金晖助老”“牵手关爱行动”和希望工程等品牌活动,帮助贫困青少年实现心愿2400余个;结对帮扶留守儿童4320人,贫困老年人632人;累计救助贫困大中小学生1600余人、资金600余万元。发挥青年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五年来累计评选五四杰出(优秀)青年和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158人,济宁最美青年30人、青年创业先锋38人。服务适龄青年婚恋需求,打造“团聚·爱”品牌活动,举办“爱在济宁”青年联谊会、集体婚礼等,5000余名青年受益。
在拓展交流中凝聚青春
与上海市山东青年联合会、上海市温州青年联合会联合开展“赴齐鲁大地、促文化交流、洽经贸合作、探共同发展”活动,宣传推介济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招商项目信息,促进了经贸文化交流。组织青联委员赴台参加中华两岸合作交流,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地区优秀年轻干部来济挂职工作。做好团中央、团省委及有关青年外事团体来济交流、访问工作。五年来,先后接待俄罗斯、秘鲁和以色列等9个国家的青年代表团,成功承办深港澳台和新疆等地青年代表团约300人次的交流访问活动。推荐青联委员参与鲁疆对口帮扶活动,对口支援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资金2万元,援建图书衣物价值 15万元,增进了民族友谊和民族团结。
时代责任召唤青年,时代使命鼓舞青年,时代荣光属于青年。全市各级团组织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在济宁全面建成小康、全面转型振兴的宏伟进程中谱写新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