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3日
首页
第05版:

一本“明白账” 农民喜洋洋——唐口街道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掠影

■本报通讯员 周广慧 刘俊明

4月10日,在任城区唐口街道大流店村,一场“村情发布会”正在进行。

“村里土地流转动员种植草莓,建起的大棚向不向我们收钱?”几十名村民坐在村会议室里,面对前台的村支部书记张美珠,村民张小顺首先发问。张美珠说,借助美丽乡村东风,村里搞土地流转,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经济和文化旅游,经过村两委干部协调,由区里和街道全部垫付,绝对不会向村民要帐,请大家放心。

大家畅所欲言,纷纷提出自己的想问的问题,张美珠一一作答。村民们告诉笔者:“这样热闹的场面,在村里已经成为每个月10日的惯例,有问题,有怀疑,谁愿意来谁就来。”

街道干部向笔者介绍,这场“村情发布会”便是唐口街道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亮点。今年,唐口街道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系统谋划了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涉及廉政教育,制度建设,基层政务、村务、党务公开,监督检查等5类30项任务。街道党工书记蔡根臣说,只有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好,才会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让农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

村务公开:还乡亲们一个心里敞亮

在大流店村每月10日的村情发布会上,村两委成员轮流作为村情发言人,定期向村民发布上个月村财务、政务办理情况,并对收集的有关意见和建议给予解答,同时安排下一个月的重点工作。村情发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了大喇叭“即时播报”,还有党员大会、村民大会、驻村廉政监督员“挑刺”会、村务公开栏、明白卡等。

寺下郝村的村情听证制度也很好地体现了民众的意志。由于多年没有进行土地调整,群众对土地问题一直意见很大。为办好这件涉及每个人利益的事,村里先是开会定下了调地的基本原则,随后就让村民代表、党员干部和村里爱提意见的人全部参加调地工作,并在丈量土地时实行“回避”制度,即本组的人不量本组的地,还派出专人负责监督。为加快工作进度,村里坚持自带干粮,量到哪块地就在哪块地里吃饭,仅用5天时间就把全村的土地调整了一遍。

“这样一来,既给了群众一个明白,也还了干部一个清白,党群、干群关系自然就密切了。”唐口街道纪工委书记王洪坤说。

廉政文化:给基层干部深刻的教育

“就是要形成一种氛围,让基层干部时时刻刻如履薄冰,警钟长鸣。”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巩伦刚告诉笔者,他们把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政培训纳入基层党员干部培训计划,街道、村两级联动,今年以来,共举办农村基层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培训班12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1200多人。

据孟楼村支部书记杨秀玲介绍,他们村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设立一个永久性廉政文化宣传栏、开展一次村干部廉洁承诺活动、制作一批廉政文化宣传标语、推行一个村情发言人制度、制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漫画。目前,唐口街道依托农村文化大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廉政建设内容穿插其中,收到很好效果。

便民服务:农民满意才是真的好

唐口街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以来,基层干部不仅自我约束力强了,而且为民服务的意识也明显提高。关南李村村民李浩到街道计生办办理有关生育证明,仅用了几分钟就办好了手续。他高兴地对笔者说:“以前跑派出所、计生站三五趟都办不成事,现在所有部门联网办公,一次办成,真是太方便了。”

今年以来,唐口街道积极推行村级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在78个行政村设立了便民服务站,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50余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110余个。各村、街道部门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产生活有直接联系的事项,全部纳入了便民服务流程,切实为农民发展致富提供了良好优质服务。

2018-04-23 1 1 日报 content_542337.html 1 一本“明白账” 农民喜洋洋——唐口街道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掠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