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路延)近年来,峄山镇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完善文化设施和举办文化惠民活动等方式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实现了文化成果群众共享目标,又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文明根基。该镇积极营造宣传教育氛围,利用公益宣传广告、雕塑小品和宣传栏等多种载体,采取“图说”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传统美德和法制教育进乡村进家庭。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建设与文明村镇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建设了一批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和文化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依托“道德讲堂”和乡村儒学堂等宣讲平台,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凝聚思想共识、坚定发展信心。截至目前,共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10余次和“三新四美”培训20期,提高了广大村民的文明素质,营造了崇德向善和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
完善文化设施,助力文化惠民。该镇新建高标准村级文化广场12处,实现了村村全覆盖。并为各村配置了拉杆音响,引导村民自发开展文娱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品位。积极邀请舞蹈、戏曲和民乐等专业老师开展文艺指导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举办群众广泛参与的广场舞和腰鼓舞表演节目等。组织峄山草根剧团和腰鼓队等民间表演队伍开展文化惠民巡演50余场次。持续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入村放映电影120余场,观看群众达1.5万余人次。建成了留驾庄乡村记忆博物馆和高皇民间艺术文化馆,通过文字、图片和实物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峄山悠久厚重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
突出典型宣传,带动文明传播。该镇积极开展“身边好人”推荐活动,通过每月推荐申报,引导带动农村精神文明深入开展。广泛开展文明卫生户、好媳妇和好婆婆等典型评选活动,积极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村“两委”会和群众代表会进行评选,适时进行表彰奖励,并通过“四德榜”向村民公布,充分体现群众性,突出群众评、评群众,群众学、学群众。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人物,激励好人好事大量涌现,善行义举层出不穷。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力度,将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作为提升村镇形象和村民素质的重要抓手,积极落实各项创建措施,培养和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样板村,促进后进村寻标对标找差距补短板,营造出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