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3日
首页
第02版:

罗屯镇:建设美丽乡村新家园

■本报记者 孙逊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走进鱼台县罗屯镇,舒朗开阔的乡村格局、平坦整洁的水泥路、街头巷尾的文化墙、干净舒适的养老中心、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错落有致的乡村绿化、清澈见底的水池荷塘……近年来,经过美丽乡村建设者们的匠心雕琢,鱼台县罗屯镇通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目标,通过规划引领、基础提升、产业富民,将村庄建设成环境优美、乡愁浓郁、设施完善的宜居家园。

红色基因是承接革命历史、开拓美好未来的精神纽带。在罗屯镇刘庄村村头,有一座新建成的党史教育馆,在这里,一件件文物,一件件展品,一组组数字,一幕幕场景,记录了罗屯人拼搏奉献的历程,记载着罗屯人的责任与使命、光荣与梦想。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陈长伟告诉记者,“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我们建设这个党史教育馆,就是为了教育基层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铸牢理想信念宗旨之魂。”记者在党史教育馆看到,馆里用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着从抗日战争以来该镇党史发展历程,这也是鱼台县第一个党史馆,为周边地区的群众和学生提供了党性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与党史教育馆相邻的是刘庄村康德养老中心。年过七旬的吴效珂老人正在屋前伺弄小菜园,老伴高翠兰则和邻居唠着家常。对于现在的居住环境,他们十分满意。“现在村里变了样,比原来整洁、干净了不说,隔壁广场上经常还会有大舞台表演。” 吴效珂告诉记者,原来村里的房子位置没有规划,零零散散地矗立在乡间,盖房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给人乱糟糟的印象。后来村里进行了统一规划改造,房屋建得整齐漂亮,乡间小道变成了水泥路并通了下水道,自己和老伴也在今年1月份拎包住进了村里刚建成的养老院,这种变化让他们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此外,村里还建设了民间艺术体验店,为本地杞柳编织工艺、木板年画、剪纸等民俗传承技艺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可以让游客和村民更多地了解鱼台县文化民俗。

今年3月份,鱼台县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安排部署了7项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建设美丽乡村、开发乡村旅游新形态就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就是要全面提升农村环境、产业、文化、管理、服务,将农村打造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全镇34个行政村全部达到生态文明村的标准,其中13个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2016年坚持‘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目标,投资1600万元对美丽乡村示范村进行提升改造,重点打造了覆盖8个村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和随海中心村,已初步建设成环境优美、乡愁浓郁、设施完善的宜居家园。”据罗屯镇党委副书记徐涛介绍,今年罗屯镇投资800余万元重点打造刘庄村及周边村落,对墙体立面、村庄道路、绿化、坑塘等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让村庄更美、环境更优。

2018-04-13 1 1 日报 content_540459.html 1 罗屯镇:建设美丽乡村新家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