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01日
首页
第01版:

甘洒真情为社区

——记兖州区鼓楼街道息马地社区党委书记孙法泉

■本报记者 唐修岳

本报通讯员 樊孝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率先垂范、敢于担当,得到了社区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作为企业负责人,他诚信经营、心系社会,几十年如一日为社区服务,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作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他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人人称赞。

他就是兖州区鼓楼街道息马地社区党委书记孙法泉,也是街道唯一的社区编外书记。他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新中国60周年“感动齐鲁敬老楷模”、第五届“山东省十大孝星”提名、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济宁市劳动模范、济宁市十大孝老爱亲模范。“你来我们社区随便打听打听,没有不知道孙法泉的。”社区居民告诉记者。

真心为群众排忧解难

2001年孙法泉创办公司,此后多次被授予兖州市先进私营企业,济宁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在企业成长的十几年里,孙法泉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社会责任,先后安置社区下岗、无业居民40余人。面对这些员工,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孙法泉总是走在前、想在前。谈及此,他朴实地说:“谁都有遇上难事的时候,困难的时候就得有人帮助他们。”

只要左邻右舍有困难,他总是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竭尽全力去帮助每一个人。社区里谁家的供水管道、水龙头、大门损坏了,只要招呼一声,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都会第一时间派人前来维修,而且从不收取材料费及人工费。现在,息马地社区各楼长手里都有孙法泉的名片,居民家中只要有事,打个电话他准到,社区的居民都称赞孙法泉是居民家中管道维修的“110”。

无私为老年人服务奉献

致富不忘众乡亲。孙法泉有个习惯,在社区里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办事,居民们特别是社区老人见了他,总是有话没话聊一阵儿。用孙法泉自己的话来说:“一坐进轿车,就和邻居们的感情隔开了。”孙法泉富了,可和居民们的感情更近了。富起来的孙法泉考虑的不是自己享受,他选择不断回报社会、扶贫济弱。

社区内原来有11个五保户,孙法泉每逢过节都会送去米面、添衣置物。工作中有了空闲时间,他也总会来到老人身边,了解老人身体情况,唠几句贴心家常。几年来,这些老人相继过世,只有薛凤刚一位老人还算康健,于是孙法泉更是把其当自己的老人悉心照料。有一次,薛凤刚老人家中的厕所下水管突然淤塞,老人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得知消息的孙法泉二话没说赶到家中,脱下鞋子就跳进沉淀井中,用钢筋一点一点疏通了管道。如今,薛凤刚老人逢人就说:“谁说我没儿,俺法泉对俺比亲儿子还亲哩!”

孙法泉对待五保户如此,对待有困难的居民更是及时雨。2004年,居民李玉娥患尿毒症,孙法泉先后送去1万余元的救命钱。2006年3月,低保户杜保君患脑血栓,孙法泉听说后送去了2000元,及时补贴了医药费。十多年来,孙法泉帮助过多少居民谁也说不清,孙法泉花去了多少钱他自己也不去算,他总是淡淡地一笑说:“帮助别人做好事,要是算着账来,太累、不舒心。”

引导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

孙法泉热心社区文化建设,多次举办“中国梦、邻里情、颂党恩”“迎七一”“邻里节”文艺演出等活动,在全社区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新风尚。为大力宣传传统文化,他还出资制作了二十四孝图,设立了二十六个古代孝文化典故宣传牌,挂在人流密集的息马地街,供过往行人观看学习。他还制作了宣传古兖州、孔子文化及党史宣传牌,使社区每个楼都有相应的宣传牌和宣传文化。

采访时,记者得知,2013年鼓楼街道在社区居民的广泛支持下,成立了以孙法泉冠名的“法泉党员服务站”,以“孝亲敬老、助老助残、邻里调解、公益事业服务”等为主要内容,以“服务居民、奉献社区”为宗旨,开展多种多样的便民利民服务,受到了群众广泛赞誉。孙法泉担任息马地社区红白理事会会长,社区谁家有红白事,他不分早晚,随叫随到,不计报酬,义务为居民服务,并坚持文明节俭。

2018-04-01 ——记兖州区鼓楼街道息马地社区党委书记孙法泉 1 1 日报 content_538043.html 1 甘洒真情为社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