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8日
首页
第03版:

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

3月27日 《人民日报》 评论员

背景:“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民族精神、热情讴歌中国人民,向亿万人民发出奋进新时代的号召。

观点提要: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朝气蓬勃的新时代正在我们面前展开,等待我们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从补齐民生短板到改善法治环境,从支持创新创业到提升公共服务,新时代为我们的奋斗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近20万“第一书记”躬身脱贫一线,平均年龄30多岁的航天团队肩负起星辰大海,运动健儿和大国工匠都在博取荣耀的金牌……这个伟大的时代属于每一个人,也不会辜负每一个人。在逐梦之路上,高扬奋斗之帆,紧握奋斗之桨,就能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时代让我们相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团结奋进,山海可蹈;勠力同心,未来可期。13亿多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汇涓成海、聚沙成塔,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用公益诉讼向行政怠职“亮剑”

3月27日 《法制日报》 杨玉龙

背景:日前,北京平谷法院对3起涉及绿化的行政公益诉讼案进行了公开宣判,判决被告平谷区园林绿化局未依法强制执行3份《责令补种树木通知书》的行为违法。这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今年3月2日起施行后,首例宣判的案件。

观点提要:2015年1月至5月期间,北京梨树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先后三次擅自砍伐林木。平谷区园林绿化局对该公司的上述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和责令补种树木的通知,但该公司未补种,而园林绿化局亦未履行代为补种的法定职责。平谷区检察院就此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可谓是向行政怠职亮出“撒手锏”。于行政机关而言,不仅要积极履职,规避不作为、慢作为或乱作为,确保各项工作依法平稳进行,而且也要正确对待检察机关的监督。诚如专家指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主要是为了鞭策行政机关更好地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而非越俎代庖。”所以,面对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行政机关须以积极的态度应对。

培训机构软文击中教育素养软肋

3月27日 《北京青年报》 乔杉

背景:“要么绝育,要么一条军备竞赛的道路走到黑。”这是一篇网文《寒门真的应该绝育》中的结论。细读此文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篇培训机构软文,夹带着对培训机构的宣传。像这样通过软文宣传课外培训机构、制造家长焦虑情绪,来达到自身谋利目标的煽动檄文在社会上比比皆是。

观点提要:不能否认的是,培训机构软文助长甚至煽动了教育恐慌。而整个社会,对于机构软文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素养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提升整个社会尤其是父母的“教育素养”,已然成为当下最迫切的事情之一。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不知道什么才是好的评价体系;即便在分数这条路上,也是“病急乱投医”。这里,不是完全否认培训机构的作用,而是想要指出,必须从专业科学的角度归结出培训机构到底有什么功能,能够发挥什么功能,而不是只有培训机构一家之言。现在,很多人对于教育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培训机构软文。培训机构会炮制出什么软文,形成怎样的教育素养,是可想而知的。提升教育素养不能依赖培训机构软文,教育部门在抓好教育的同时,应该把提升全社会的教育素养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当下,很有必要对培训机构的功能和作用作出专业和科学的研究,不能再让家长“一言不合就补课”。

“地球一小时”的意义在一小时之外

3月27日 《光明日报》 朱昌俊

背景:日前,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鸟巢体育中心举行,北京鸟巢、水立方及深圳海岸城等全国各城市地标性建筑在20:30分熄灭灯光。

观点提要:“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这项活动发起于2007年,今年也是该活动进入中国的第10年。在节能与环保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的今天,“地球一小时”虽然得到了世界各地的欢迎和提倡,却也引发了争议和质疑。其实,所谓的争议和质疑,也并非对活动本身的否认,而是对活动究竟有多少效果的一种疑惑,它所对应的恰恰是现代人的一种普遍的环保焦虑。活动的效果,显然不能仅仅指望那一小时来实现,而是要看它能够带来怎样的触动和改变。事实上,这样的环保行为艺术,与当前我们所对应的“最严环保时代”是非常契合的。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例,它聚焦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能呼应当代严峻环境问题的议题,提出5个领域、20种具体行为方式,倡导公众积极转变,如购物自带环保袋少用塑料包装袋,不买含聚乙烯等成分的洗化品等。而这方面,目前也是我们的环保短板所在。“地球一小时”的环保呼吁,对于我们,其实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其将目光放在对熄灯一小时的围观上,不如去认真思考,如何利用活动的高关注度来凝聚环保共识,助力环保行动,充分挖掘“地球一小时”活动之外的意义。

(集纳 闻道)

2018-03-28 3月27日 《人民日报》 评论员 1 1 日报 content_537215.html 1 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