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孙树勇 徐艳东)2018年,全市金融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深入推进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着力满足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金融需求,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实现开门红,有力助推了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平安银行济宁分行1月份开业运营,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26家。市县两级多层次、多形式开展项目对接活动,各项贷款实现较快增长。截至2月底,各市级银行机构共对2017年推介的333个项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305.89亿元;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249.75亿元,较年初增加91.36亿元,增长2.8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45个百分点。
企业改制挂牌实现良好开局。下达各县市区改制工作任务目标,按月通报工作情况,推动落实责任、加快进度。前两个月全市新增改制企业60家,累计完成改制企业1033家,占全市规模企业改制总任务的86.81%。对接资本市场成效显著,新增38家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累计达到175家。
保险资金运用取得新进展。截至2月底,全市保险机构今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8.96亿元,累计支付各类赔款与给付保险金14.41亿元。保险资金运用实现较大突破,截至1月底,“中国人寿——兖州煤业债券投资计划”90亿元资金全部划转完毕并投入使用,这是目前保险业在山东省境内资金规模最大的实体经济投资项目。
地方金融组织有序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截至2月底,今年累计发放贷款3.3亿元,80%以上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减量增质,截至2月底,平均注册资本10219.1万元,同比增加167万元。民间资本管理机构规范化运作,累计投资9223万元,涉农、涉小微企业累计投资4953万元。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工作稳步开展,互助金额和笔数分别累计达到1411.1万元、338笔。
金融风险形势总体稳定。对全市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全面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不断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制定风险处置化解措施。对重点金融风险企业通过旬调度、召开推进会等方式,持续推动风险化解。按月通报县市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及处置情况,前两个月全市银行机构压降不良贷款6.7亿元。举办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专题培训班,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开展金融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化解,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