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胜男
铸就坚不可摧护民之盾
济宁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张国洲
七十年风雨沧桑,七十年春华秋实。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步伐,人民防空事业一路披荆斩棘,阔步走过了七十载。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济宁军分区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建设了一个又一个“地下长城”,铸就了一个又一个“护民坚盾”,创造了济宁人防事业发展的新辉煌,实现了人防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至强的巨大跨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守人民防空为人民的初心,锐意开拓,砥砺奋进,取得了历史性的傲人成绩。全市人防工程结建率95%以上,人防工程总量是“十二五”末的3倍以上,人均防护面积稳居全省前列,平战结合利用率71%以上,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在全省率先建成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人防机动指挥信息系统。每年“9.18”结合警报试鸣开展各类群体的疏散演练活动高达数百次,全民国防人防意识显著增强。济宁人防连续多次被省人防办授予“全省人民防空先进城市”。2017年5月,在第七次全国人防会议上,济宁市人防办荣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单位”。
在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7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济宁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奋战在人防事业发展一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人防人表达诚挚的慰问,向关心、支持人防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深刻变化,我市作为国家二类人防重点城市,要把人防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70周年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的总要求,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建设强大巩固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作出新贡献。人防事业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国防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责,提升人防服务大局、服务济宁的能力水平,创造业绩,干出成绩,为实现军民融合和济宁人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优异的工作实绩向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70周年献礼。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枕戈达旦,从1950年到2020年,人民防空事业一路砥砺奋进,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笃定前行。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济宁军分区的坚强领导下,济宁人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不忘人民防空为人民的初心,牢记“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使命,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在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荣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单位”,连续三次被省人防办授予“全省人民防空先进城市”。
协调兼顾
铸就护民卫国地下坚盾
人防工程是生命工程、民生工程。我市狠抓人防工程提质增效,坚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防防护功能,多措并举,保证了人防工程与城市建设同步协调发展,防护体系和综合防护能力取得了巨大提升。相继建成了多处指挥所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医疗救护工程及物资储备工程,规划审批面积和已建成面积均达数百万平米,人防工程面积总量稳居全省前列。编制了《济宁市城市人民防空建设规划(2018~2030年)》,参与了《济宁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防护效能更加科学优化。
平战结合为民造福。济宁人防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了百花园、体育馆、爱客多超市等一批大中型平战结合人防工程。“941”工程等一批早期人防工程华丽转变为健身房、酒馆、便民通道、地下商场等。截至去年底,济宁全市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利用率71%以上,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极大地发挥了人防工程的战备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聚焦备战
发挥快速响应指挥中枢作用
人防组织指挥是人防建设的核心。济宁人防始终坚持备战打仗不动摇,全面编制完成了市县两级人民防空方案,防空袭斗争准备更加夯实。全市首个集预备指挥所、人口疏散、教育培训、拓展训练的“四位一体”的市级机关战时疏散基地建成,疏散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在全省率先建成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人防机动指挥信息系统。市级人防基本指挥所指挥中心于2009年率先投入使用,县级人防基本指挥所建设进度不断加快,目前所有县市区均已启动建设,组织指挥体系更加完备。每年“9·18”结合警报试鸣开展学校、机关、社区居民等各类群体的疏散演练活动,近五年来,先后开展了平战转换演练、机动指挥所开设演练等数次影响强烈的实战化演练活动。2010年以来,济宁开展的各类疏散演练活动超过500余次,参与人次高达20余万。
科技领航
人防信息化建设步入快车道
人防信息化建设是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利器。随着城镇发展进程,我市及时增加电动、电声、多媒体等各类警报器,升级改造社区多媒体警报报知系统、大功率移动警报器,市县两级城区及重点城镇防空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99%。连续30多年成功保障了防空警报试鸣。先后安装了卫星通信、短波通信和预警报知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第三代军用电台等一大批先进的指挥通信系统,跨省跨区通信保障支援能力不断提升。2019年,建成了含数个固定基站、便携基站和车载基站机的无线宽带集群传输专网,实现了任意覆盖区内态势实时获取。
党建引领
“红色人防” 形象更加鲜明
人防心向党,济宁人防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防空为人民”的嘱托。思想政治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堡垒人防”作用进一步发挥。先后赴嘉兴开展“特别党日”党性教育,赴井冈山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梁山县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等一个个有实效有影响的活动。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廉洁人防”形象进一步彰显。印发了《济宁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工作人员负面清单管理办法》,在全市人防系统开展了“五个十分”专项整治活动。驻村帮扶精准发力,“服务人防”名片进一步擦亮。修建了村级文化广场,开展了道路提升修复与绿化美化工程,改造升级了饮用水管道,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一个占地42亩养殖能力超1700头的大型畜牧养殖场,打造了杭白菊种植示范基地。
常演实练
锻造“准军事化”人防铁军
“准军事化”建设是履行人防使命、提高作战能力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保证。2012年济宁人防全员纳入预备役管理,在全国创造了典型经验。济宁人防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廉洁高效”的人防“准军事化”建设要求,将开展军事训练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坚持每年集中组织军事训练,每季度开展演练拉练,培养令行禁止、雷厉风行、敢打必胜的优良作风,达到了练意志、炼体魄、练士气、练技术、练纪律的目标。先后顺利保障了“鲁防2017”综合演练、黄河大堤防汛应急综合演练、全省防汛抢险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有效提高了人防实战能力,真正打造了一支平时能防灾、战时能防空的坚强队伍。
强化“五进”
全民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显著增强
国泰民安须思危,富国强兵防未然。济宁人防着力提升市民人防意识,持续推进人防宣传教育“五进”工作。早在1986年,我市就在市直多所学校初中二年级开设人防知识教育课,在初级中学培训人防教育兼职教师,发放《人民防空知识读本》,组织人防知识考试,每年约有近十万名学生接受人防教育,优秀率均在98%以上。结合每年的“5·12”防灾减灾日、“9·18”试鸣日、“12·4”宪法宣传日等特殊时间节点,人防志愿者走上街头宣传人防知识。在济宁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滚动播放人防宣传片。充分发挥国防人防教育基地的宣传作用,每年对公众进行人防知识、应急自救教育培训超过5万人次。利用网站、微信等新媒体方式进行多载体、全方位、全覆盖的宣传,营造了全社会关心人防、支持人防的良好氛围。
宁可千日不战,不可一日无备。在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70周年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济宁人防将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的总要求,在济宁市委、市政府和济宁军分区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奋勇开拓,努力推动济宁人防事业再上新台阶。
2020年7月1日济宁人防机关党支部在梁山战役纪念馆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
2020年在嘉祥县民兵训练基地进行军事训练
我市首个市级机关战时疏散基地
配有高度信息化装备的人防机动指挥车
济宁人防工作人员对防空警报器进行调试维护
济宁人防早期工程经过投资改造作为服务场所经营使用
人防工程平时被用于停车方便群众生活
国庆前夕少年儿童在市国防人防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9.18”防空警报试鸣日组织中学生进行疏散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