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6日
首页
第08版:

全方位筑牢中小学校园安全屏障

■本报通讯员 焦勇

济宁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359所、在校生153万名、教职工11万名,其中普通高校7所、成人高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20所、高中39所、初中254所、小学1051所、特殊教育学校13所、幼儿园1973所。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按照省、市安全生产和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部署,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体系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各级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市教育局“一纲五线二十目”改革部署和安全责任清单,以“内固外优”为主线,健全机制,压实责任,着力推进“学校安全工作线”,大力实施“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排查安全隐患防范四类风险”、“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素质固安”、“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校车安全整治”、“护校安园”等重点工程,有力维护了教育安全稳定。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单位”、“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安全负责人获评“济宁最美安全卫士”,获省综治委、省委组织部嘉奖。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学校安全监管机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安全,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25个部门为成员的“济宁市学校安全与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高规格的现场调研、集中视察和专题评议。市教育局把学校安全纳入“一纲五线”总体布局,根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要求,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每年制定学校安全年度工作方案,调整领导小组,明确科室、直属单位安全监管任务分工,与市直学校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幼儿园将安全工作纳入教育教学规划,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校长园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把安全管理目标落实到每个岗位、每名教职工,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为健全学校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四项制度”。(1)督导检查制度。开展高频次、多领域的校园安全专项督查。市政府围绕十九大安保维稳、春季开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秋季开学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人防物防技防、食堂卫生、校车安全、消防安全、预防学生溺水、“大班额”在建项目等组织了专项督查。市教育局着眼安全生产“大快严”开展了多次检查,重点加强了重大活动、节日等关键时段的校园安全管理。在重大活动期间市教育局成立12个督导组和1个巡视组、1个暗访组,全天候住在包驻县市区,对所有乡镇、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等进行了全面督导。(2)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多次召开学校安全与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部门会议、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督促有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全面完成问题整改。(3)信息通报报告制度。定期向成员部门和县市区编发《平安校园建设简报》。各县市区教育局定期向市教育局报告安全工作,市教育局汇总上报市安委会、省教育厅,坚持每天向市安委会报告校园安全情况。(4)安全应急处置制度。落实《济宁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学校幼儿园层层制定了各类预案,组建了校长任组长,保安、后勤、值班教师为主体的应急救援队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针对暴雪、暴雨、雾霾等恶劣天气,及时下发预警通知,调整上放学时间,有效防范了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强化安全教育

实施平安校园“素质固安”工程

加强“济宁市学校安全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利用。通过“互联网+安全”,持续推进安全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利用安全教育平台组织了“平安寒假”、“平安暑假”、“安全教育日”、“防溺水安全教育”、“消防知识网络大赛”、“秋季安全第一课”、“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11·9消防安全教育”、“12·2交通安全教育”等专题活动。2832所学校依托平台开展了安全教学,3万名教师参与安全教育授课,在线授课完成28万课时,108万名学生和家长参与网上学习,在线训练达到1085万人次,学校安全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在2017年全国首届中小学生消防知识网络大赛中,我市37名学生获“全国优胜奖”,占全省获奖人数的21%,位居全省第一位。

加强安全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市教育局分“教学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校舍安全、后勤设施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食堂与卫生防疫安全”等8个类别,组建了“济宁市校园千名安全检查专家库”,举办了专家库人员专题培训班。组织参加了全省中小学安全管理专题培训班。联合市公安局在济宁人民警察培训基地举办了2期校园保卫人员专题培训班。2017年市县教育部门组织学校各类安全培训2.8万人次。成立了“济宁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研究专业理事会”,组建了市教育局“素质固安”送教下乡讲师团。

加强安全教育演练。开展了“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周”、“学校安全月”、“9·18应急疏散演练”等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设安全教育课,应急疏散演练中小学每月开展一次,幼儿园每季度开展一次,2017年全市累计开展安全教育与应急演练3.2万场次。举办了“安全优质课”评选活动。创建山东省“学校安全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03所,5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学校。评选表彰“平安校园建设先进个人”100名、“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200所。

加强学生防溺水工作。市安委会、市政府办公室及时下发紧急通知,市政府专门发出《致县市区长一封信》,督促县乡政府、村居和有关部门依法落实各类水域的属地监管职责和部门行业监管职责。市教育局将6月份定为“预防学生溺水公益宣传月”,全方位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开展了“珍爱生命、远离溺水”为主题的“中小学生预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发放了126万张《济宁市中小学生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卡片》,2017年全市学生意外溺水人数较往年大幅度减少。

加强隐患排查

落实校园安全各项防范措施

开展学校安全三项行动。市教育局下发了《济宁市教育系统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治理行动方案》、《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排查安全隐患防范四类风险专项行动通知》、《济宁市教育局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全市教育系统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济宁市教育局冬季安全生产“大快严”百日集中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组织开展了排查安全隐患防范四类风险、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三项行动以“安全教育、校车、消防、防溺水、防汛、校舍、危险化学品安全、食堂与卫生防疫、校园治安、校园周边环境、集体活动安全、应急预警处置”等12项工作为重点内容,深入教学、后勤一线和校园周边,有效遏制了学校安全事故发生。

抓好校车专项整治。深化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行动,建立交通安全提醒制度,利用“放学前一分钟教育”、交通安全宣传栏、发放明白纸等,教育学生文明乘车、文明骑车、文明步行,不乘违规车辆上下学,提醒家长落实监护责任,不租用不符合规定的车辆接送学生。调整了19家部门组成的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指导县市区完善校车许可审查机制。定期组织县市区校车和学生上放学交通情况摸底,建立了校车台账,市安委会下发了《全市校车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市校车办多次下发关于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市7部门组成4个联合督查组,对县市区校车安全进行了督查。

加强消防安全排查。市教育局制定了《全市教育系统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以学校幼儿园在建工程、教学楼、办公楼、配电房、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保管室、食堂厨房、图书馆、电脑室、学生宿舍、校内电力线路等部位为重点,联合有关部门,全面排查学校建设工程电气设计施工、线路使用管理、电气使用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市教育局与市消防支队联合组成两个检查组开展了暑期消防安全大检查,对市直学校检查做到全覆盖。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教育系统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导学校幼儿园开展了重点单位、重点工程和高层、地下建筑、易燃易爆部位、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制定了《济宁市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就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推进学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作出了24条具体规定。

加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深化“护校安园”行动,指导学校幼儿园配齐用好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市财政每年为市直学校列支校园安保专项经费,所有市直学校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均按高标准配备到位。各县市区逐年加大校园安保经费投入,配足配齐专兼职安保人员,警棍、钢叉、防暴头盔、防护盾牌、防刺手套、强光手电、喷雾器等各类物防设施达到3.6万件,技防设施视频采集装置安装1.1万个,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专人值班、外来人员进出登记、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接送交接等制度,1616所学校周边设立警务室和治安岗亭,校园“三防”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强化部门联动

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

持续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市创城办、市教育局牵头,对济宁城区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多次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反馈给有关部门限期解决。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督促县市区政府利用1个月时间对辖区内学校幼儿园集中开展了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大检查活动。

市教育局实行学校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根据校园周边现场摸排和市直部门整改落实情况,制定了《济宁市城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台账》,建立了动态上报与每周调度制度,每周向有关部门发布问题清单,督促迅速整改相关问题。市公安局连续6年部署“护校安园”行动,开展了消防安全、校园安保、校园周边治安交通环境食品专项整治等行动,督促整改火灾隐患、治安隐患。1091名担任法制副校长的民警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指导防火、防暴恐等应急演练。加大重点时段、重点路段校园周边巡控,2017年增设护学岗、警务室,增设交通标志牌,清查校园周边治安乱点,检查网吧、娱乐场所、书店、音像店、玩具店,查处违规网吧,关停娱乐服务场所,校园周边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大幅下降。市工商局坚决执行中小学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等场所的规定,强化督导检查,下达《中小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现场督查单》68份,检查校园周边经营户,取缔了无照经营户,组织了“牙签弩”等危险品专项排查,开通了青少年维权绿色通道,协调市烟草专卖局印制“禁止向未成年出售烟酒标志”5000张。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开展了“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护苗2017专项行动”、暑期文化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弘儒正风‘扫黄打非’青春护航行动”,对网吧和校园周边文化经营单位检查形成常态化。市城市管理局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作为市容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加强“高峰岗”定点值守力度,在人员车辆密集上放学时段规范非机车停放秩序,开展济宁城区部分学校周边专项整治活动,清理流动商贩。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全市现有学校幼儿园食堂1345所,在学校食堂就餐学生39万人,2017年86家学校食堂荣获“食安山东”省级示范学校食堂称号,数量居全省前列,在省级学校食堂飞行检查中我市获得高分,在全省名列前茅。2017年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8806户次、餐饮单位8852户次,取缔无证经营户、非法流动摊贩,全省校园周边食品安全规范整治督导我市获得最好等次。其他部门根据各自监管职责,积极推动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形成了多方参与、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

2018-03-26 1 1 日报 content_536772.html 1 全方位筑牢中小学校园安全屏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