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基本途径。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全面,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经济发展各方面各领域。比如,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发展,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体现在高质量发展中;高质量发展是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战略目标的发展,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全面构建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和经济体制;高质量发展是与全面深化改革相得益彰的发展,既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又要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还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当然,全面推动不等于没有重点。抓住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才是正确的工作方法。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同志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产业是经济之本,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产业结构问题,是实体经济不强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人民日报理论部 张怡恬
中国特色的市场机制建设
从中央直到基层的严密的组织管理机制从新中国成立就建立了,但是,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前经济发展会滞后呢?这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能否建立密切相关。新中国建立后一度受到苏联模式影响,实施了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了经济转型,从计划转向市场。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尝试商品市场机制,尝试一部分物价由市场去调节。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开始尝试全方位的市场改革,包括劳动力市场机制、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股市股指期货等金融信用市场的改革。在这一阶段,国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7年中国人均GDP已接近8000美元。中国经济实现高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功不可没。当然,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社会学角度看,市场的优点是参与广泛,广大老百姓都可以参与。笔者在对地位变迁的研究中发现,在改革以来的几十年里,在所有实现了中产地位的人群中,通过市场经营而进入中产的比例最高,体现了市场的普惠特征。当然,市场机制也有明显特点:其一,纯粹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会造成弱势群体被淘汰的局面;其二,市场也会失灵,会造成许多社会负面效应,如分配不公、高失业率、市场垄断等;其三,市场调节比较缓慢,尤其是遇到经济萧条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行政力量十分强大,在市场发生失灵时常常采取行政调节、行政干预的手段,用政府干预和行政干预来纠偏。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李强
(满涛 集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