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4日
首页
第03版:

家风如春雨 润物细无声

——曲阜市“圣地诵家风”优秀作品选编

编者按:家是心灵的港湾,人生的驿站。好的家教,让我们知感恩、思进取,“从心所欲不逾矩”;好的家风,让我们知荣辱、懂进退,“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种润物无声、血脉传檄的家庭风尚,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伴随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它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要求,引导广大群众及家庭崇德向善、树立新风,进一步推动“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主题活动。自去年以来,济宁市纪委机关、济宁市妇联联合在全市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训、好家风小故事以及廉情寄语征集评选活动,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极大反响。特别是曲阜市妇联,立足实际,认真创新,联合曲阜市纪委制作推出了“圣地诵家风”有声栏目,将我们身边的一个个普通人作为“朗读者”,透过他们温暖的声音,或讲述孝老敬亲、勤俭持家的家风故事,或阐述公道正派、施惠向善的处事原则,或弘扬清廉正直、诚实守信的高洁品格。一个个充满温情的家风故事,一个个圣城百姓家的家风传承,传递了“东方圣城,首善之区”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捧读这些质朴清新、感人肺腑的家风故事,让人无比景仰,无不肃然起敬。不容置疑,这亦是济宁市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砥砺奋进、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指南。

背后的荫凉

几日前,与好友一家爬济南九如山,山虽不高,但那条盘旋起伏的山路,也着实把我累的不轻,儿子也很快就蔫儿了,一边不停地唠叨热死了、渴死了,一边用饱含深意的目光在山道边卖冷饮的冰柜上扫来扫去。他咳嗽得厉害,直到登山前一天才结束了在医院的治疗,我是说什么也不肯买冷饮给他吃的,他撅着小嘴,仿佛在怪我狠心,自己一路领先,直至半山腰的一座亭子里,才气喘吁吁地坐在亭柱间的石栏上休息。中午12点,日头正毒,儿子背朝南坐着,头发上的汗珠滴滴嗒嗒的顺着耳后流进了脖子里,我的衣服也早就湿透了,看着儿子的后背晒在烈日下,我不由自主地一步跨到儿子背后,瞬间,我像一棵大树给儿子的后背带去一片阴凉,虽被烈日晒着,我心里却异常满足,一股说不出的情绪,勾起了我的回忆……

儿时的印象里,我父亲不爱说话,加上平时对我学习要求严格,虽从未打过我,但只要看他拉着脸,我心里总紧张的要命,我一直认为父亲是严厉的。

小学三年级,我起了水痘,躺在家里的床上休息,因为医生不让挠,加上我还在发高烧,父母两人轮流在家陪我,母亲在家时,我对母亲各种撒娇求呵护,可轮到父亲在家,因为怕他,我只好蒙头大睡。高烧烧得晕晕呼呼的时候,忽然觉得有人在轻抚我的头发,眼睛没睁开,却听到床边父亲的喃喃自语“唉……看着都替你难受,要是我能替你受这个罪就好了。”偷偷眯眼看,父亲脸上的两滴泪珠流进了我的心里,从那天起,我明白了什么是父爱。

中考时,我发挥失常,本应轻松考上重点高中,却差了三分,接到父亲的电话时,我正在姨妈家玩,落榜的消息把我吓蒙了,满头满脸的虚寒和不争气的眼泪混在一起,怎么也擦不干净,这时,父亲低沉的话语从我耳边响起,“别哭,我和你妈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没事儿,咱交钱上,这点儿钱你爹出得起。”其实我知道,家里的条件并不宽裕,双职工的父母几个月的积蓄就这样没了,但父亲坚定的话语,像一棵大树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安慰和鼓励。

我毕业了、工作了、结婚九年了,父母一直和我住在一起。

父亲不贪酒,但遇到母亲和我爱人做了下酒菜时,也总想来上二两。一次父亲在我酒柜里找酒喝,母亲唠叨:“儿子那些酒能过年过节时送个人,你就别拆了。”我正好听到,赶忙说,“妈,您这老思想快改改吧,这酒我送给谁也不如送给自己爹喝啊!”老爸还没喝,脸上就高兴的泛着红光,喃喃地说,“这话我爱听,高兴!”

冬天,父亲爱去澡堂泡澡,每周一次,雷打不动,每次我都带儿子陪父亲去,父亲打肥皂时,我总是自然的接过他手中的肥皂,帮他打打后背,时间长了,儿子也常主动给我和父亲的后背打肥皂,搓澡的大叔常说,“这孩子多懂事儿,当老师的就是会教育”,其实我知道,这不是单纯的教育,而是一代代人的传承……

从九如山顶下山时,我小腿肌肉拉伤,一瘸一拐的走在队伍最后,儿子忽然跑到我身边,拉起我的手放在他肩上,“爸爸,你把我当成一根拐棍吧!”我就这样假装拄着“拐棍”下了山,虽然腿撕裂似地疼着,可心里却无比的骄傲和开心。儿子虽小,但他已经学会像一棵树为家人遮风挡雨。

实话说,我不知道我家的家风是什么,但我说的这些事里都流淌着祖祖辈辈的印记。64岁的父亲正在济南老家精心照料我93岁高龄的爷爷,老太爷因脑梗导致半身不遂,已卧床九年了,但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从未生过一次褥疮。我想,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它是儿子背后的荫凉,是长辈无私的关心和鼓励,它是父亲九年里,在爷爷背上轻轻的捶打和擦洗,是儿女汇报长辈的关爱和孝敬。这些优良传统,没有法律要求,没有贫富差异,就像一棵大树,为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撑起了一片天地。(曲阜市教体局 李鲁麒)

门庭儒韵 敝舍书香

走近家门,一股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门上的春联首先映入眼帘,“东鲁雅言诗书执礼,西京明诏孝悌力田”;横批,“诗礼传家”。凝视着通红的春联,像是听到了父辈的心声,一个家庭,文化传承比财富积累更重要。

不满百平的房子里充满了书橱,图书满满当当,琳琅满目。沉浸于书香之中,我清晰地看到了我的始祖由一介“贱民”逆袭成为圣人;我似乎听到了我的祖辈们叮当的锄头声与郎朗的读书声谱就的交响曲;我耳闻目睹了我的父亲幼年丧父、未婚丧母的悲哀与坚持读书的情怀。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的族人们啊,在读书中,减少了些许戾气,消弭了些许浮躁,增添的却是儒雅,那是智慧与修养的境界,那是品行与气质的高度。

居室的一角,有个不起眼的小小书架,那是为孩子专门设立的书角。这样的细节,一般不会引人注意,但却是一家人的希望。祖上的家训说,“忠厚传家,苦读诗书。振振绳绳,繁我孔族。”这使我想起了管子的名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源起东鲁尼山地,流经沂水有孔家。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沂河的水啊,两千多年,流啊,流,那分明是文化的传承。

除夕夜,一家三代围坐在拥挤的房子里。我若有所思,这房子是否太小了些?父亲心无旁骛,慢条斯理走近书架,信手拿出新近写就的散文《朦胧听海》——“ ‘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可江河之水最终却是流到了海里啊!那是因为地理位置的低下。”

我踱出房门,遥望着夜空,豁然开朗!家里的房子虽小,可它溢出的却是书香。(曲阜市委办公室 孔颖)

缅怀父亲 传承家风

有人说,父爱如山,肩负万钧重量背挡千层风浪;有人说,父爱如海,容纳世间万物拥有辽阔胸怀;有人说,父爱如酒,入口辛辣热烈回味甘冽醇厚;有人说,父爱如灯,甘愿燃烧自己照亮儿女前程。在我心目中,父亲是重视传统讲求礼节的老古板,是极端自律甚或苛刻的苦行僧,是苦心孤诣催我奋进的声声战鼓,也是语重心长严厉批评后的殷殷厚望。

时光荏苒,转眼间,父亲去世四年多了,关于他的记忆反而愈发清晰。如果说母亲给了我爱的滋养,那么父亲则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性格,培养了我的习惯,触发了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从记事起,我们姐弟早晨必须早起,生活必须自理;吃饭不许说话,喝汤不许出声;坐着不能抖腿,站着不能弓背;别人讲话须安静聆听,见了长辈要礼貌问好;学习退步了要反思悔过,考了第一名也不能洋洋自得……不曾想,也正是儿时痛苦、苛刻的历练,让我养成了甘于吃苦、乐于自律的习惯,树立了为人彬彬有礼、处事谦虚低调的原则,确定了不管学习还是工作,都要力争上游、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

父亲,是八十年代初期下海的农村人。怀着对生活不屈的斗志,父亲卖过豆腐、压过面条,最后将单纯的塑料包装加工发展成了集化肥、农药、薄膜于一体的规模化农资用品经营。这其中的艰辛和光荣,父亲从未讲过,我只从母亲口中略知一二。父亲说,这没有什么可讲的,男人安身立业天经地义。而且,艰苦奋斗换来的财富并非是让子孙躺在上面去享受,应当把这当成一种激励和鞭策,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去追求物质层面以上、更加美好的东西。是的,父亲推崇“立身先立学,诗书传万代”,他最爱看到的,是我们痴迷于书香袅袅、埋头苦读,最爱听的是朗朗的读书声,最舍得的投资是对我们的教育,最盼望的是我们学有所成。读书,是我懂事以来最大的精神享受,也让我在人生各个阶段都有感、有悟、有所受益。即便如此,当我考上大学、考取研究生,严厉的父亲也未曾当面夸赞,只是,当我三岁的儿子在他膝下专注地看书、娴熟的背诗时,父亲欣慰地笑了。用曾国藩父亲竹亭公的一副对联,可以概括他的心愿吧,“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

父亲走了,每当我想起父亲,心中就会响起刘和刚那首歌——《父亲》。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听听您的叮瞩,我接过了自信,凝望您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是啊,父亲在我的心中就是一座大山,顶天立地;就是一片大地,厚德载物;就是一座灯塔,永不迷失。在父亲的身上,我学到了自律,学到了担当,学到了拼搏,学到了坚强。我想,这就是父亲留给我的传承,这就是我的家风吧。家风就是这种文化的传承,火炬的接力,是一个家庭道德素养、文化积淀传承给后辈血液中、灵魂中的高贵底蕴和优秀品质。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美好的生活应该是物质平衡充分的,更应是精神富足充盈的。而优良的家风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推动着品德端正、社风淳正、国风清正;是一面信仰的旗帜,引领着文化进步、文明升级、灵魂升华。让我们涵润好家教、传承好家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曲阜市机关工委 康爱茹)

2018-03-24 ——曲阜市“圣地诵家风”优秀作品选编 1 1 日报 content_536657.html 1 家风如春雨 润物细无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