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长华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河长制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中央“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六大任务,科学部署、精心组织,构建起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工作调度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市总河长市委主要领导和市政府主要领导联名向各县市区总河长写了一封信,督导河长制工作。市河长制办公室及时向市、县河长发出信函,明确河道需要解决的问题。市政府派出14个包县督导组,每周对河长制工作进行跟踪督导并通报,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河长制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工作责任。市河长制办公室各成员单位,积极履行工作职责,有序有效推进河长制工作的落实。市、县、乡担任河长的党政负责同志通过组织会议、开展巡河、带队调研、现场督办等方式,带头履职尽责,全年共开展巡河调研620余次。
一是河长体系实现全覆盖。全市河长制办公室全面组建,市和县市区河长制办公室均由编委批复成立。各级河长全部就位,市、县、乡、村共落实河长6187名,实现全市范围内的河道、湖泊、水库等各类水域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市级出台了会议制度、部门联动制度、督查督办制度、考核验收等9项制度办法,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河长制问责办法;县级还制定了《河长巡查制度》、《投诉举报制度》等制度,为河长制高效推进提供了保障。二是六大任务实施取得良好进展。在水资源保护方面,通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市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等主要指标稳定达标。在水域岸线保护方面,编制了223条河湖“一河(湖)一策”方案和市级重要河道划界确权方案。开展了“清河行动”,对堤防管理范围内乱搭乱建、乱倒垃圾、垦堤种植等5802处违法建筑及违法活动进行了整治。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对区域内445个入河排污口进行了排查整治,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畜禽渔业养殖和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全市所有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和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城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重点河流18个国控断面水质长期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在水生态修复方面,大力实施水系绿化工程,加快南四湖周边、南水北调沿线、泗河等生态景观带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6平方公里。在执法监管方面,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开展了南四湖非法采砂船只“清零行动”,共拆解采砂船只374艘。三是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全市设置安装河长公示牌3820块,设立了河长制微信公众号和监督举报电话。创新性开展“党员爱心护河行动”、“河小青”活动等,多方位宣传动员,带动沿河群众全民参与,取得了突出效果,形成了社会共治的水生态保护工作新局面。我市2017年河长制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和国家中期评估。
党的十九大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2017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对加强湖泊管理保护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济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各项决策部署,强化措施、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切实把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突出抓好水资源保护。继续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决守住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确保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7.2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比2016年下降23%,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2.5%以上。
突出抓好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做到“四个明确、两个打击”,即明确边界,对全市河道水库湖泊管理和保护范围逐一明确,逐个设立界碑、界桩;明确权属,对河流、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确权登记,建立健全河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明确规划,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岸线管理规划编制,明确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开发利用区;明确责任,根据边界、权属、规划,逐个明确责任部门。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河道岸线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维护水事安全。
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国务院“水十条”和我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抓好工矿企业污染整治、城镇乡村生活污染整治、面源污染整治和船舶港口污染整治,确保工业排水安全、河湖水质稳定达标、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突出抓好水环境治理。全面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治理。在消除城区黑臭水体的基础上,持续发力,重点治理县城结合部、乡镇黑臭水体问题。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按时完成省下达的建制村整治任务。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和河道整治工程,对河道泥沙淤积、阻水障碍、违章建筑等进行疏浚整治,确保河道畅通。
突出抓好水生态修复。把采煤塌陷地的修复与平原水库、湿地公园、景点建设有机结合,吸引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治理,努力把采煤塌陷形成的城市“伤疤”,变成彰显城市形象的“名片”。 结合全国森林城市创建,突出抓好河道绿化,尽可能扩大河道两侧绿线,增加绿化面积。开展滨湖湿地绿化美化工程,提高湿地绿化覆盖率。抓好荒山绿化,开展新一轮封山育林,对破损山体搞好绿化修复。同时,深入开展拆违建绿、拆旧建绿和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大幅增加城市绿量。
莲花湖水利风景区。 ■摄影 刘德辰
金水湖生态治理。
全面落实河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