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雁南 本报通讯员 赵燕腾
春节刚过,一则“济宁市任城区为60至80周岁老年人实施银龄安康工程赠送意外伤害保险”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社会各界纷纷点赞的同时,直呼“暖心”。“银龄安康工程”作为惠老工作品牌,正在济宁大地造福更多老年人。
十年铸就 惠老工作品牌
“银龄安康工程”,是山东省老龄办与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联合推出的一项为老年人提供意外伤害风险保障的惠民工程,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济宁市也于当年与省同步启动,“老年人意外伤害组合保险”开始走进80周岁以下的老年人家庭。从此,“银龄安康工程”也逐步为社会所知,并很快在济宁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由一棵幼苗逐渐枝繁叶茂,成长为重要的惠老工作品牌。2017年,全市参保人数达46万人,覆盖率超过适龄老年人口的45%。其中,任城区、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开区基本实现了适龄人口全覆盖。全市投保金额1700万元,为6200多人次的参保老年人赔付意外伤害保险金1300万元,赔付率达到74%,帮助众多出险老年人和老年人家庭渡过了难关,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银龄安康工程”已经成为“群众满意、社会赞扬、政府放心、老人受益”的“民生工程”、“暖心工程”。
合力推动 改善老年民生
“银龄安康工程”实施之初,就坚持社会效益为先,党委政府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汇全社会之力提升老年福祉。一直以来,全市各级把实施“银龄安康工程”作为改善老年民生,保障老年生活的重要载体,党委、政府给予极大关心和关注,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大部分县市区还把“银龄安康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惠民工程任务中,不断强化措施、积极推进,任城区自2014年起的5年来,已3年将此项工程纳入政府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之一,并列出专项资金。各级财政也是不断强化对银龄安康工程的支持力度,2017年,任城区、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开区等财政出资410万元,为适龄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济宁市老龄办筹资9万元,为1800名贫困高龄老年人赠送了意外伤害保险;越来越多的村(居)集体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机构也积极行动起来,出资200余万元为退休干部和老年人赠送意外伤害保险,在不增加老年人家庭生活负担的情况下,较好地保障了老年人生活需求。
助老孝行 促建孝德济宁
济宁市是孔孟之乡,文化资源丰厚,为推动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迈进,目前,全市正在加快“道德建设模范区、文明和谐示范区、儒家文化传承区”建设。实施“银龄安康工程”与推进孝德文化建设的有机耦合,形成了银龄关爱工作的新亮点。各级老龄部门结合孝德文化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积极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村居集体、社会各界捐资为老年人赠送保险,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党员、孝星模范带头为家中老人购买保险,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驻村联户帮扶和精准扶贫工作中,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成为了贫困户老年人重要的兜底保障和帮扶工作队的助老济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市50多个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赠保险、送温暖”活动,为入驻村老年人赠送了意外伤害险,有效缓解老年人因意外事故返贫致贫的问题,巩固了精准扶贫成果。
真心打造 为老服务窗口
“银龄安康工程”因其投保简单,理赔便捷,理赔服务标准高,较为人性化等特点,愈来愈受到社会和老年人们的好评。为提高理赔全程效率,各县市区老龄部门还同保险公司联手,针对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建立健全了理赔服务绿色通道机制、回访机制、特殊案例处理机制,部分县市区还成立了“银龄安康工程”理赔服务领导小组,保障服务迅速、处理公正、及时兑现。邹城市针对部分投保出险老人因未到规定的机构治疗造成无法理赔的情况,出台专门理赔服务办法,对此案例逐个分析,按照乡镇卫生院治疗的最高赔付标准,登门走访慰问,做到对老年人的关爱不缺位。济宁市人寿保险公司也积极创新,在深入广泛调研征求反馈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参保和理赔标准,新增了住院补贴,让出险老年人得到了更加全面的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