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2日
首页
第08版:

思想独居

■邹城市第二中学高二二班 王方佳

人是群居动物,这是生物进化观点的一个精确注释。其致命的缺陷在于,这种观点的对象是种群,理论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战争,它忽略了个体。更重要的是,它忽略了人类的特质——具有思考能力 。

第一个因为发现思想的秘密而饱尝这个秘密带来的甜蜜与痛苦的人,大概是庄子。他几乎完全脱离了群体,沉浸在思想的世界,沉浸在这份甜涩的孤独中。群体内的人们望向他时,看到他钓于濮水,看到他曳尾于涂,看到他梦于案几,皆是摇头,哀之叹之。庄子却抬头,看到了虚空中的规则与道,看到了鲲鹏变化中的逍遥游。

庄子的出现并非偶然。从物质条件上来说,铁犁牛耕的发明使相当一部分人能够享受富余劳动产品,脱离低级生产。肉体的解放为心灵的升华提供了滋养的土壤。而对未知、对真理的探求欲,我们姑且称其为宇宙意识。但庄子们的出现又属偶然。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能够脱离千百年来人类群居的原始诉求而去追求孤独,去追求理想。尤其是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的性格,小农经济的稳定局面,更是加重了这个民族对土地的依赖。农耕文明的土壤,几乎不给希望仰望星空的人以养料。为什么两汉还有“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类质朴的诉求,而到了唐代却涌现出一大批超凡脱俗,恣意汪洋的空灵之作呢?大抵是因为唐人的血液中有了游牧民族的一份自由、开放和豁达,所以唐朝人的宇宙意识空前膨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宇宙的本质是什么?正是这深沉、辽阔的境界中的神奇的永恒!“无穷已”而永恒的传递中,江月所待之人正是我张若虚啊!而到了宋代,宋诗宋词虽是精巧,却再无如此浓稠的宇宙意识的存在。缠绵悱恻中,也正显示着农耕文明在短暂的出走后的回归。人类的思想同样的也在群居。

东方人大多在奇幻的想象中走向孤独的意识宇宙,而西方人却从现实的角度发现了科学从而走近了宇宙的奥妙。占星术的缘起即是对宇宙的好奇与探索。这是一个飞出大气层的旅程,而这条路却必定孤独。在阳光的照耀下,你的精神,你的灵魂在不断升温,他们逐渐升华,遨游天地,飞出银河系,飞赴茫茫宇宙。你在遥远的星系凝视着自己的世界。世界浮沉于星海之上,渺小如同沙砾。它们诞生,发出夺目的光彩,它们消亡,不留任何的痕迹。刹那间,毁灭降临,满目疮痍,一切重归于虚无。注视着这一切的你,孤独依旧。不是因为你看到了世界,而是因为你要看到这个世界。是的,一年年、一代代,这个世界走出了多少达尔文,牛顿,普朗克,爱因斯坦,可当他们被这个世界的一道彩虹,一枚苹果,甚至一只鸣虫而吸引从而去追寻其奥义之时,他们便注定孤独一生。他们的孤独之旅叫科学,而这条路的尽头却是哲学。

如此,便殊途同归。殊途同归的根本原因是思想独居。诚如爱因斯坦所言:“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支配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类文明的演进解放了劳动力,使得哲学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能够脱离因为生存而被迫群居的命运,甚至是摆脱因生存而被迫思想群居的噩运。伟大的思想都在孤独中产生。他们毅然决然地脱离群体,独居着,独自旅行着,飞向宇宙,飞向宇宙意识的终极审判。

思想独居,正是人们摆脱蝼蚁命运的关键所在。

2018-03-12 1 1 日报 content_533883.html 1 思想独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