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长春 孔呈 吴茂贤 胡克潜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骨髓,“家风教化”的观念代代相传。“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早已为新时代的家国之基做过如是阐述。
汶上古称中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在这里,至圣先师孔子留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美谈,明朝吏部尚书吴岳“为官有风骨,清望冠一时”,明朝护国名将路迎“铁肩担道义,持中守正气”……一代代汶上人世代相传,留下了根植于血脉的文化积淀与精神信仰,成为汶上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何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如何深挖汶上这笔精神“传家宝”?如何让优良传统、文明传承汇聚起今日建设“强富美高”新汶上的“精气神”?这是汶上人不断探索的课题。
“家风家训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承载,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对规范人们言行、淳化社会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要以挖掘、弘扬家风家训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将祖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与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让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接地气、入人心,使其成为汶上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与自觉行动,以家风带动整个社会的积极向上。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汶上县纪委主要领导如是说。
寻找
依托现有资源 讲好家风故事
为了深入挖掘廉政元素,汶上县依托本地传统文化,探寻自己的家风故事。汶上县纪委、汶上县杨店镇党委组建了专门工作组,抽调“精兵强将”,进村入户、寻访家祠家庙、搜集第一手资料,让更多好家风、好家训从尘埃里走出。从3月开始,到5月结束,工作组人员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跑遍了全县400多个行政村、探访2000多户人家,整理革命先辈、中都古贤、普通百姓家训几百条。为了弄清楚每个家庭的背景,整理好家风家训故事,工作组人员一一走访所到群众家中成员,有的人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工作组人员要来回折腾几趟才能完成任务。“家风家训不是小事,要经得起时间和社会的检验。通过这次探访搜集,一定要把根植于汶上的好家风、好家训挖出来、理出来,教育更多的党员干部,教育更多的群众,改变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让好家风、好家教教育感染更多的人,以家风促民风、政风向上向善。”工作组成员何凯说道。
群众中间有真金。“公道不公道,打个颠倒”“干大事不做大官”“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越来越多的优秀家风被挖掘出来。微言宏理,耐人寻味,几乎涵盖了每一个有修为的人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时的所有遵循,既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诵之,敬之,勉之,行之,一股正气涤荡心间,催人向上。
除此之外,革命先辈家规、中华经典家训、汶上时代先锋等内容同步挖掘,通过全面、系统的材料搜集,越来越多的内容在家风家训教育馆中展现出来。
展示
搭建宣传载体 强化阵地建设
好的家风家训搜集工作完成后,汶上县纪委、汶上县杨店镇党委联合搭建宣传载体,共同打造家风家训教育馆。该馆斥资100余万元,占地2000多平方米,整座场馆古朴典雅,彰显浓郁中国风,是全市首家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教育基地。该馆共分革命先辈家规、中都古贤家风、汶上传统家规、中华经典家训、人文毓秀杨柳店、汶上时代先锋、民俗风情展览和道德讲堂八个部分,图文并茂地展现家风家训文化内涵,以文化人,以德润心,倡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传承好家训、树立好家规、培育好家风,形成淳正家风、清明政风和优良民风。
围绕家风家训教育馆的建设,杨店镇制作3个宣传报栏、94块展板,在滨湖社区、王海村等,建设了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文化广场,推动家风家训教育向村级延伸,使好家风、好家训“走”进千家万户。
如今,除了家风家训教育馆的实地宣传外,汶上县纪委利用匾额、横幅、图片、展板、书画等多种形式、多种形态宣传家风家训,让家风建设“活”起来。在汶上县廉政网、“清风汶上”微信公众平台等各类新闻媒体上,还专门开辟出栏目,大力宣传报道优秀家风家训故事,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3月初,县纪委还研究决定,下一步将集中搜集一批“不良家风”的典型案例,在家风家训教育馆中建设警示教育专区,用好反面教材,以案示警,弘扬正气。
年近80岁的魏中立是杨店镇韦村村民,在他看来,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让更好的家风家训有了“更大”的价值,看着这些良好的家风家训能对现在的年轻人有所促进,潜移默化中培育出好家风,有了历史使命感和自豪感。
传承
弘扬家风文化 成风教化育人
把好家风传下去。家风家训是一种传承,是一种文脉,是沉淀在血液中的“精气神”,只有把它更好、更远地继承、发扬,才能真正发挥好其教化引导作用。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经过历史检验的、凝聚百姓智慧的、积极向上的家风家训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值得保护和珍视的精粹,它就像一种社会矫正器,能保证我们的社会走得远,还能走得好,所以我们必须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让好家风代代传。”汶上县委主要领导感触颇深地说。
杨店镇韦村计生专职吴晓丽,在参观完家风家训教育馆后,从自家拿出膏药贴送给杨店镇敬老院的老人们。当被问到怎么会想到送膏药给老人们一事,吴晓丽说:“我家虽然没正式的家训格言,可父亲一直告诫我们一定要存善念,发善心。春节前,镇里统一组织我们这些计生专职来家风家训教育馆参观,很受启发,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从小事做起,从关爱身边人做起,传承好的家风家训。”吴晓丽自己有两个孩子,她希望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们树榜样,让孩子们也加入到“温暖家风”的传递中来,一年年、一代代传下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而家风家训正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在群众中发扬优秀家风的同时,汶上县紧紧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到家风家训教育馆接受廉洁修身教育。截至目前,已有50余批次、17000多名党员干部到家风家训教育馆参观学习。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当好“排头兵”,做好“领头雁”,带头做家风建设的确立者、实践者。家风家训教育馆的建成,充分发挥了辐射作用,截至目前,20余批次1000多名外地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
“发挥家风家训家规在提升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方面的作用,用本乡本土的传统历史文化最容易被接受,最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负责家风家训教育馆建设工作的杨店镇党委副书记李登林介绍说。
弘扬家风家训文化,贵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家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正、社风清。未来,汶上县纪委将继续把家风家训教育作为弘扬良好的家庭品德、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重要抓手,促进党风政风民风不断改善的重要载体,持续在寻家训、立家训、扬家风、传家风、促和谐上不断发力,为推动“强富美高”新汶上的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