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2日
首页
第04版:

2018年,我市林业重点抓好6个方面工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济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迎查验收、推动林业发展乘势快上的决胜之年。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2018年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不断增强人民在生态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市林业重点抓好6个方面工作。

实施集中攻坚,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创森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全面提升城市森林网络体系建设、城市森林健康体系建设,完善城市林业经济体系,加快城市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全面消除各项指标差距。全力做好创森验收各项迎查准备工作,高标准完成济宁高新区、任城区森林生态文化科普馆建设。组织好森林城市“四级联创”申报实施活动,指导推动曲阜市、邹城市做好国家森林城市县级示范市创建提升完善和迎验工作,指导督促金乡县、嘉祥县、汶上县开展好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济宁市成功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县级示范市1个以上,培育创建市级以上森林乡镇10个、村居50个。

扩量提质增效,全力加快国土绿化进程。提请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开展“绿满济宁”建设三年国土绿化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三年国土大绿化行动,全年完成新造林15万亩,其中新增造林10万亩。大力实施荒山绿化,加快曲阜市、泗水县、邹城市、微山县、嘉祥县、汶上县、梁山县等宜林荒山绿化进程,新完成荒山绿化4万亩,其中高标准绿化示范工程1万亩。大力加快绿色通道建设,以高速公路、铁路和国道、省道、县道、主要河道为重点,对适宜地区道路和河流两侧裸露土地进行植树绿化,完成道路通道绿化360公里、1.6万亩,水系绿化2万亩;实施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南水北调东线生态带、黄河生态带水系绿化,建设高标准生态廊道;集中攻克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境内4条高速公路沿线绿色通道全面消除断档、实现全线贯通。大力实施农田防护林建设,新建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网格面积控制200-400 亩,林带植树不低于2行,提升更新原有林网,新建完善农田林网40万亩。大力推进森林质量稳步提升,加强老化、退化和低效林分改造提升,加快优良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培育,完成中幼龄林抚育和更新改造低产低效林8万亩。建立实施市县部门、国有大型企业等全领域督导包保推进国土绿化机制,着力推进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带动、市场主导主体的转变,加快形成全社会林业发展格局。

加快保护修复,着力推进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建设数字监控平台,有效提升保护区巡护监管和执法保护能力,年内出台新的《济宁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年内完成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全面落实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管护措施。加快微山湖国家湿地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筹建,力争年底前启动实施一期工程建设。全面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建立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大力实施“两退三还”,完成湿地保护修复10万亩。扎实做好各级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和提档升级,邹城太平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湿地公园评审。

坚持依法管林,全面提升生态资源保护能力。扎实做好森林、湿地生态红线划定调整工作,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从严管控生态资源征占用行为,全市林地征占审批率达到100%。着力加快全市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防火重点县市、乡镇、国有林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县市、乡镇、林场、区域的监控点布局建设和线路,建成市、县、镇、林场四级互联互通的智能化森防预防扑救保障指挥平台,加强防火期物资储备、值班备勤和应急演练,特别是春节、清明节、五一、十一、元旦等关键节点,做到严防死守,确保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不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切实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实行层层包保督导的网格化防治机制,全年贯穿抓监测,推行精细化广覆盖监测预报模式,依据预报早防治,全面抓好春尺蠖、美国白蛾、杨树舟蛾、法桐方翅网蝽等重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强化涉林执法办案能力建设,严厉打击滥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湿地、捕猎运输贩卖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市涉林案件办结率达到95%以上。重视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提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调研,制定出台《济宁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林业绿色富民产业。认真落实《山东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林业产业产值稳定在500亿元以上。结合林业行业精准扶贫深入开展,抓好特色林果、苗木花卉、木本油料、杞柳种植、林下种养等种植基地建设,认定建设一批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全市新发展特色经济林6万亩,新育苗木花卉1万亩,新增林下高效种养示范基地10处、面积10万亩。重视做好林业“新六产”培育发展,通过产业基地推动、龙头企业带动、科技园区引动、名优品牌促动、合作组织联动,大力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全市新培育增加市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林业合作社示范社20家。培育壮大森林旅游、休闲采摘、湿地观光、森林体验、森林康养等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冷链贮运、连锁经营、产销对接、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业和新型营销方式,推进林业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支持办好各类林产品展销博览活动。全年完成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抽检500批次以上,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用林产品安全事件。

重视文化引领,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围绕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深入挖掘森林文化、湿地文化、花卉文化等生态文化内涵,探索建设一批特色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坚持把“大地植绿”与“心中播绿”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主题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快森林校园、森林镇村、森林单位建设。利用植树节、森林日、湿地日、荒漠化日、爱鸟周、泗水桃花节、高新区菊花节、任城法桐节、邹城“深呼吸”等生态节庆活动,向广大群众传播生态保护知识。突出济宁区域特色,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主题,深入开展生态文化创作采风、林业生态摄影、书画创作展览等生态文化活动,增强全社会爱护绿色、保护生态意识。

2018-03-12 1 1 日报 content_533840.html 1 2018年,我市林业重点抓好6个方面工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