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兖州讯(通讯员 张美荣 梁秀丽)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05亿元,增幅居济宁市第一;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22.1%;服务业加速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一组组经济发展的优良“体检指标”,构画出去年一年兖州的经济发展脉络。
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得益于新一届兖州区委、区政府科学判断,正确决策。兖州聚焦实体经济发展谋篇布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把“抓工业、稳增长、提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助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链向终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拓展,兖州围绕六大主导产业抓培育,做好项目储备、包装、策划、实施,积蓄发展后劲;通过抓融合积极推进产业链延伸,立足主导产业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攻关,通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抓创新,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提升产品附加值。
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兖州区在济宁市率先出台了总体方案,筛选确定了26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通过对上争取全部纳入济宁市项目库。全区新开工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77个,在建过亿元项目达到110个,其中年产2万吨特种生活用纸、年产2万吨异VC钠、1000吨D核糖等12个项目完工,年产20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轮胎、年产20万吨特种纸等22个项目正在主体施工或安装设备。
产业项目建设,是支撑县域经济的关键。2017年兖州新签约今麦郎面粉饮品、益海嘉里小麦加工、阿里巴巴电商园等66个过亿元项目,天成万丰与芬兰凯米拉实现合资合作,法国库恩与大华机械合作建设的亚洲农机基地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开展了“技改突破年”活动,实施了总投资115亿元的48个工业项目,推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向高新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去年以来,兖州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主导的创新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工作,将自主创新的“基因”植入到企业之中,支撑企业转换动能。去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1.58%。